完成2个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完成广灵、阳高、孝义3个县(市)地震灾害风险普查试点任务;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已经完成了8度区6个县市区的试点工作;地震预警工程技术系统基本建设完成,进入内部试运行阶段……11月4日,在省地震局举行的媒体开放日活动中,山西晚报记者探访了我省震害防御工程和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山西子项目的建设进展。震害防御工程  山西地处山西地震带,东北起怀来延庆盆地,西南至渭河盆地,是我国大陆历史上地震记载时间最长、强度最大、活动最频繁、地震灾害最重的地震带之一。  山西历史地震大多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盆地及边缘,主要集中在忻定、临汾、运城盆地。山西历史上发生6级以上地震21次,最大地震为1303年洪洞8级地震,死亡20万人,约相当于当时山西中南部人口总数的二分之一。  山西境内已知有61条控制断裂,其中盆地及边界50条,隆起区11条。所以千百年来,地震始终是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目前,全省已完成2个城市活动断层探测、8个市的震害预测和10个市县的地震小区划工作,目前还有6个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和1个地震小区划工作正在实施。  太原市活动断层探测的成果之一——太原市主城区主要断层分布图,现在已经应用于太原市城市规划、土地利用、重大建设工程选址等,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关心、最需要的地震安全公共服务。  省地震局承担的中国地震活动探察——华北构造区项目的完成,为评估山西南部地震危险性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河津地区韩城断裂附近的国土规划、项目选址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一系列震害防御基础工作的实施,将为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和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  目前,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程已经完成了广灵、阳高、孝义3个县(市)地震灾害风险普查试点任务,产出相关成果图件5幅,专题报告和说明书13份,4月26日通过验收,7月30日完成数据汇交。  山西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共10项任务,其中2021年将完成7项,以野外调查等基础工作为主;2022年完成3项,以区划、评估等工作为主。  现在已经基本完成现有地震活动断层与地震工程地质条件钻孔数据调查与整合,正在进行全省1:25万地震构造图和县级1:5万活动断层分布图的编制工作,并逐步在省市县三级推开房屋建筑抽样详查工作。  作为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的前期研究,我省实施了基于遥感影像和经验估计的区域房屋抗震能力初判项目。  据悉,山西省地震应急中心技术团队经过近5个月的辛勤努力,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完成房屋判别951万栋,现场复核103个县(市、区)、800个调研点5000多栋房屋,形成相关成果图件117幅,初步实现了对全省区域房屋抗震能力的基本判定。7月5日顺利通过验收。  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目前已经完成了8度区6个县市区的试点工作,正在进行房屋建筑抗震设防信息采集和8度区其他市县的方案编制、排查鉴定、加固改造等工作,计划到2022年3月完成信息采集,初步建立起全省房屋设施抗震设防信息动态更新机制。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山西子项目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山西子项目总投资7723.00万元,全部为国家投资。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山西子项目于2018年7月正式启动实施,计划2022年建成,主要建设内容为台站观测系统、通信网络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技术支持与保障系统。  项目建成后,我省大部分地区将形成完善的秒级地震预警能力和基于乡镇实测值的分钟级烈度速报能力,进一步提升全省防震减灾的综合能力。具体可以实现4个方面的社会服务。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紧急地震信息应用,向国家和省级应急管理部门发布地震参数速报、地震烈度速报、地震动参数速报信息、服务政府应急决策;  向社会公众提供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向电视台、广播、省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有影响力的新媒体等有针对性地发布原地报警、地震预警、地震参数速报、地震烈度速报等信息并由其向社会公众传播,服务社会公众应急行动;  学校地震预警示范应用,向重点区内示范性中小学校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学校师生的地震逃生避险,并形成推广应用机制;  行业地震预警示范应用,向铁路、核电、水利、燃气、化工等行业企业发布原地报警、地震预警、远场大震预警、地震参数速报、地震烈度速报、地震动参数等定制化紧急地震信息,服务行业企业的地震紧急处置。  截至目前,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山西子项目技术系统基本建设完成,进入内部试运行阶段。

山西晚报记者 李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