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每年的秋冬季是我省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时期,为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改善全省大气质量,11月2日召开的2021年全省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推进会明确提出,要时刻牢记生态环境保护长远账、五年账、当年账、眼前账,坚持对生态环境问题“零容忍”,全力以赴完成大气污染防治硬指标硬任务。  这意味着今年我省的“秋冬防”工作正式启动。  今年1月—10月份,我省的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明显,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2.4%,6项大气污染物指标中,除O3浓度同比上升0.6%外,其他5项指标改善幅度均在10%以上,其中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9%。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和突出问题,特别是11月和12月是一年中大气污染防治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其空气质量改善成效直接决定了全年空气质量改善的成果,容不得丝毫松懈。  11月3日,省生态环境厅召开各市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第一次调度会;11月4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举行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第一次会商研判会;11月10日,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第二次调度会……关于秋冬大气污染防治主题的会议密集举行。  记者了解到,省生态环境厅明确要求,各市要加快推动完成各项治理任务,加强会商研判,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强化监督执法,深化全省“利剑斩污”专项行动。对未完成年度改造任务的企业要坚决实施最严格错峰生产,对供热供气企业要以热、以气定产。  与此同时,我省对钢铁、焦化、有色、铸造、化工、建材等重点涉气行业企业明确了实施秋冬季错峰生产时间,时间为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  全省各地市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迅速展开,纷纷通过下好先手棋、打好组合拳,牢牢掌握这场“战役”的主动权。  可以用一组数据来反映今年太原市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目前,太原确定全市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57微克/立方米以内,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不超过7天的攻坚目标。并提出,年底前美锦钢铁压减粗钢产量23.6万吨,全市6家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在2021年11月15日到2022年3月15日停产;93家企业实施秋冬季错峰生产;75家重点行业企业要完成144项VOCS治理任务;年底前太钢、太原二电厂清洁运输比例达到100%等等,从各方面都设定了量化考核和目标责任,任务更明确。  忻州市则是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和散煤综合治理。进一步扩大“禁煤区”范围,落实“禁煤区”管控要求,除煤电、集中供热和原料用煤企业外,禁止储存、销售、燃用煤炭。同时,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严格落实“两高”行业管控要求,全面清理产能过剩行业违规项目。此外,全面实施秋冬季错峰生产运输,强化扬尘污染管控,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要求。  秋冬季居民取暖既是重大环境问题,也是重大民生问题。针对今年特殊天气情况,临汾市提前做好供暖准备,检查管网设备老化问题,随机抽查餐饮业油烟治理工作,检查城市面源污染治理,精准化采取针对性措施,彻底解决“有设施,没作用”“有措施,没效果”问题。  长治市紧盯排放大户企业,强化工业污染执法巡查,动态清零散乱污企业,持续抓好重型货车、油品质量、柴油货车、尾气排放等交通污染整治。该市加强气象研判,健全完善沟通会商机制,提前预警、及早行动,落实落细应急减排及错峰生产措施。  我省其他各市也都因地制宜从实际情况出发,迅速采取应急管控措施,有效减少污染物积累,并压实秋冬防治理攻坚政治责任,开展执法检查,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坚持打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本报记者 张剑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