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正在化妆品柜台试用一款有助于睫毛生长功能的睫毛膏。本报记者王蕾摄

(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清晨出门,可以用手机下单叫专车,也可以扫一辆共享单车慢慢骑行;吃饭时,没带现金可以用手机支付,也可以足不出户用手机订餐;有了5G的“加持”,无论你正在乘坐地铁还是公交车,都可以及时使用手机观看自己喜爱的球赛……近年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以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消费快速发展,对满足居民生活需要、释放国内消费潜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以说,新消费的到来,催化着国内消费新变局,也促使人们对新消费的有关内容更加关注。新消费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它新在哪里?未来的发展态势是怎样的?这些问题的背后,实际上是一场变革的悄然而至。曾经的“唯性价比”论,正在受到新消费的“挑战”。随着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能够感受美好的高品质产品愈发青睐,在此背景下,政策如何适应新的发展特点,企业如何转变发展思路,都值得深思。

新业态带来新机遇:线上线下共同催生“化学反应”

  刷刷网页、逛逛直播间,下单直播间里的国际时尚单品,在家就能坐等商品入境通关送上门。搭乘跨境电商这一新业态的东风,此类“颜值经济”在年轻人群中流行起来。  位于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B座的华远陆港跨境电商产业园的展示体验中心奢品专区内,琳琅满目的进口美容化妆品摆满了货架。而在不远处的保税仓内,“陆港汇”电商平台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分拣货物……一个个快递包裹正在装车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记者走访一圈发现,这些进口商品基本都比商场内同款要便宜:护肤品类基本能便宜几十到上百元不等,水晶饰品价格几乎只有商场专柜的一半,奢侈品牌眼镜、包包等价格更是让人“惊艳”。  优惠的价格得益于保税区优异的政策条件。“保税仓库的货物,受海关批准注册、监督和管理,不仅受政府相关部门监管,还适当享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企业在完成进口时,只需要支付商品原成本和运输、仓储成本等,无过多额外成本。”华远陆港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康磊告诉记者。  除了跨境电商,越来越“聪明”的零售新业态近年来发展的可谓风生水起。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智慧驿站、智慧书店……“沉浸式”消费体验让传统零售迸发出新活力。  业内专家分析,与传统业态相比,这些消费新业态一方面可以助力产品创新,另一方面能够提升流通效率。  直播带货、线上拼团、门店到家……随着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创新,线上消费活力迸发,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对消费品市场增长贡献率继续提高,消费者得到了更多实惠和便利。

新主体沉浸新方式:发挥主动性让过去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家住省城太原二营盘的金豆是个“90后”姑娘。爱美的她基本每半个月都要做一次美甲,两三个月就要换一次发色或发型。“我一个月收入大概5000元。”金豆告诉记者,这些美容美发方面的投资平均下来每个月要占她收入的五分之一。  对此,省统计局服务业处专家分析认为,美容美发费用在金豆的消费中占比很高,算是大项的消费支出。“过去,美甲、美睫只是很多服务行业附带的服务,但是互联网技术创新使得这种服务不再受到空间的局限,行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可能。”这位专家指出,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新的消费主体应运而生,他们对新的消费方式“乐此不疲”。  记者了解到,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成像、区块链等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之前因时间和空间限制而受到制约的消费能力,因为便利程度的提升被释放,变成现实购买力。交易、支付、物流的便利等,这也是在传统消费基础上,通过渠道上和服务上的升级激发更多的消费增长。  “不仅是年轻人,老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也正在改变。”太原理工大学教师高向华告诉记者,以前她家里的老人不会考虑网购生鲜商品,但现在经常在线上买菜,对网购生鲜的接受度明显提高。  新消费模式的出现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基本需要,为生活带来便利,促进国内消费市场潜力释放,而且消费模式的创新也为整个社会提供了新型工作岗位,起到了稳就业的作用。  技术带来的更大变化在于消费方式的转变。在某地产公司上班的太原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在家付费下载电影观看时,可选择性更大更方便。恰恰是这样的消费便利能够释放很多消费潜力,让原来不可能的消费变成了可能。

新需求追逐新品质:为推动供给侧改革提供内生动力

  那么,到底何为新消费?新消费到底“新”在哪里?业内专家给出了答案。  省发改委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如果说,传统消费是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为主,新消费则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相对于传统消费,新消费极大地激发了消费潜力,激活了消费市场,助推了消费升级,“特别是现阶段,新消费成为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  为了尽快让消费热起来、让经济活起来,近日,省发改委等全省2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培育新型消费的若干措施》(简称《措施》),从优化新型消费供给、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24条政策措施。  有专家指出,当人均收入步入到一定水平后,消费状态会随之升级,人们开始在生活和生存要素之外增加消费。因此,新型消费主要体现在文化、娱乐、旅游、健康、养生等方面,追求的是生活品质的提升。  来自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31.9亿元,增长22.4%,比全国快6个百分点。伴随体量增加而来的,还有结构的加速升级——全省限额以上网络零售额增长1.2倍,占全省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为8.0%,同比大幅提高4.0个百分点,而网络消费快速增长也带动快递业务规模快速壮大,1月—9月全省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1.29%。  一个事实是,虽然疫情“黑天鹅”对经济的打击不言而喻,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它的存在不仅重塑了消费习惯、消费需求、消费场景以及消费方式,与此同时,也势必会倒逼一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面对消费者更丰富多元的个性需求,更追逐高品质、高质量的商品,以及更关注体验、服务、高效率的消费需求,对供给端来说,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升级消费,不只是价格升级更应该是品质、服务升级,应该以壮大新型消费为契机,倒逼产业升级,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最重要的内生动力。  有专家指出,在新型消费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场短期看跌、长期看稳。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调整产品结构、拓展多样化的产品和应用场景,加快向新零售转型。与此同时,各行各业要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流程、商业模式等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在线上业态、线上服务方面实现更多创新和突破,促进线上和线下深度融合发展,提升生产和服务的效率与水平。

本报记者王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