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是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正式加入人民海军序列10周年的日子。
站在上海江南造船厂舾装码头,一位海军少校军官望着雄伟的福建舰,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他是福建舰舰员高枫,曾先后在辽宁舰、山东舰服役,亲眼见证了中国海军航母事业的奋斗与发展。
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高枫直接被分配到了航母部队。辽宁舰成军、山东舰入列,对高枫来说好似就在昨日。今年6月,他又迎来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的下水。
“赶上了航母时代,我们是幸福的海军军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他说。
航母事业不断带来惊喜
2022年8月初,一则报道引起人们关注:在近日台岛周边开展的联合军事演习中,我军组织航母编队威慑演练,构建海上立体作战体系……
鲜有报道的航母编队,原来正在默默地做着大事。
时间回到10年前——
2012年9月25日,辽宁舰正式加入人民海军序列,中国海军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航母,开启了这个东方大国的航母时代。
2012年11月23日上午,戴明盟驾驶编号552的歼-15舰载战斗机从陆基机场飞向辽宁舰,寻舰、绕舰、下滑、对正……“嘭”的一声,尾钩准确勾住阻拦索,飞机稳稳停在辽宁舰飞行甲板。
没等戴明盟走下飞机,人们已经兴奋地围了上去。科研人员、建造人员、航母舰员,大家尽情地拥抱着、欢呼着。
航母舰载机首次实现舰基阻拦着舰,中国海军航母第一次以“全状态”亮相世人!
从来没有哪一种武器装备,像航母这样牵动着国人的内心,寄托着如此厚重的希望。
有网友激动地写下:“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我们仅仅用了2年8个月;从第一艘航母服役到第一架舰载机上舰,相隔只有不到2个月,你永远可以相信我们伟大的祖国!”
2016年年底,辽宁舰首次突破第一岛链,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那是一个晴朗的清晨,泛红的朝霞洒在宽阔的甲板上,电子海图上的光点标注着辽宁舰的位置。秩序井然的驾驶室里,不知是谁轻轻说了一句:“我们终于走出来了。”
是啊,航母编队终于走出来了,这坚实有力的步伐将永远不会停下!
2019年12月17日,山东舰入列,辽宁舰有了“兄弟”,不再孤单;2022年6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命名,“三胎”落地。该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
如今的航母编队构成,与辽宁舰入列初期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大型综合补给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055万吨级驱逐舰相继加入。
从“船能动、机上舰”到常态化远航,从单系统、单平台运用到编队体系融合,从近海试验试航到远海实战部署,从“独生子”到“三胎”落地……十年间,航母事业的发展不断带给人们惊喜,带来满满的安全感!
中国航母厚积薄发
眼尖的军迷发现,最近亮相的辽宁舰,甲板上的飞机又变多了。从最早的一两架,到5架、8架、13架,再到如今的更多架。飞机数量的不断增加,背后是航母官兵对编队体系作战能力的不断探索。
人们常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创业的艰难,可摆在中国航母事业奋斗者面前的,是国外对相关技术像铁桶一般的封锁,连可以摸的石头都没有。
辽宁舰原舰长张铮曾说:“我以前干过的最大战舰是六千吨,辽宁舰有六万吨,大了整十倍。它所带来的训练、作战、管理等课目都是崭新的。我们要彻底改变思维惯式,一切从头开始。”
首批辽宁舰舰员的航母生活,是从认路开始的,二十多层甲板、三百多个舷梯、三千多个舱室,一不留神就会迷路。
比起认路,真正让官兵们感到压力的是,全舰几百个三级系统、几万套全新装备、数十万册技术资料、数以亿计的备品备件,如何在最短的时间熟悉掌握、有效驾驭。
航母是一个巨系统平台,从“手中有”到“玩得转”,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作为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一路走来,外界的关注和质疑也一路相伴——“中国的技术储备造不出航母”“就算给中国一艘航母他们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开动起来”……甚至还有某国上将断言:“中国人即使有了航母,十年内也玩不转舰载机。”
他们也许有经验、懂技术,但他们不懂中国军人的精神,又哪里算得出中国腾飞的速度?
短短时间,中国的航母不仅实现了“船能动、机上舰”,还实现了航母体系作战能力的持续生成!
舰载机是航母战斗力的核心,飞行员是舰载机的灵魂,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舰载机飞行员队伍,是航母体系作战能力生成的关键。
“时代楷模”海军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就是在这条人才培养之路上奋力奔跑的赶路人。这些年来,他们实现了舰载机飞行员由此前的部队改装带教培养转向专业化、规模化、体系化院校培养,形成了“改装模式”和“生长模式”双轨并行的培养格局,创造了单批认证人数最多、平均年龄最小、认证周期最短等多项纪录。
当一个个第一次被相继突破,中国航母的能力正在一点点厚积薄发!
3艘巨舰就是中国航母技术的3次飞跃——从续建滑跃起飞航母,到自行建造完全国产化航母,再到建造电磁弹射的平直通长甲板大型航母,中国海军的航母时代正在不断书写新的故事!(记者 张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