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科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优化创新生态,构建高质量现代教育体系,提升“双一流”建设水平,强化人才支撑,搭建创新平台,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加强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1月12日,省政协委员、省科技情报与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放陶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后,倍感欣慰。回到驻地,他第一时间拨通了省科技情报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梁建军的电话,分享报告中关于科技方面的内容。张放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质量推进“111”“1331”“136”创新工程,重组2—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建2—3家省实验室,优化调整省重点实验室;实施“两个转型”科技支撑专项行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形成一批走在全国前列的创新成果。其中包含了省科技厅牵头的“111”工程,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莫大的激励,对于全省科技工作者来说也是一次机遇。梁建军:这真是一个好消息。近年来,我省相继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以及《山西省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方案》《山西省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山西省中试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但还需进一步落地见效。张放陶:我认为,我省在“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方面还需要有一些抓手。其中包括:创设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模式,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链条服务;探索建立精准化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新型政策工具;开展技术转移概念验证中心试点,弥合高等院校科研成果与可市场化成果之间的鸿沟;实现我省“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零的突破。梁建军:是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尚有短板。2021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已达33万家,山西仅有3188家,占比较低;截至2021年末,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533个,而山西迄今共8个。可见,我省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张放陶:我们要设定好目标,稳步前进。这期间,我省可以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以引导社会资源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梁建军: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相信我省的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工作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冯耿姝

专家点评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张雪莲

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我省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能和战略支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充分肯定我省过去五年科技创新工作的基础上,为新时代科技创新事业在更大范围内发挥新的动能作用,更加有力地实现新的突破增效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推动科技攻关,加快成果转化,要在宏观上系统厘清教育、科技与人才三者的融合关系,微观上明确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加强科技创新与现代产业体系的紧密结合,注重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基础研究的原创突破,强化企业在成果转化、工艺创新的应用实现。提升政府在政策引领、平台搭建、经费撬动、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治理效能,健全多元科技风险管理与风险分担体系,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活力。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厚植科学沃土,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优化科技创新容错机制,让科技与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