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报告显示,2022年消费者投诉举报呈现十大特点,其中平台经济新型价格欺诈让监管执法面临新挑战。去年全国关于网购价格的消费投诉达10.67万件,同比增长99.03%。大数据杀熟、实时变化交易条件、低标高结、隐瞒优惠门槛条件、非会员优惠大于会员……在商家花样百出的操作下,网购价格犹如“过山车”般高低不定,让消费者无从判断正常价格,严重影响了购物体验。
把商家操控优惠的手段说成“新型价格欺诈”,不是没有道理的。比如,商家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记录分析消费者的行为习惯,目的不是更好地提供服务,而是看人下菜,这就属于利用技术优势推行不对等交易,违背了市场交易的公平原则。又如,商家推销“会员”、宣传优惠,让消费者建立了低价的心理预期,但在实际定价时,给非会员更多优惠,这就违背了市场交易的诚信原则。更何况,商家给新客尝“甜头”,目的不是送福利,而是将其培养成“熟客”后再“宰客”,长此以往,人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信任是易碎品,建立远比毁掉难。把网购消费变成一场“斗智”的比拼,只会损害消费者来之不易的信任。从技术手段上来说,取证、投诉价格歧视、价格欺诈的确不易,一些问题呼吁了许多年也仍然存在。但不应忘记,公平是消费的基础,便利是网购的基石。当商家定价不再公平,消费者获取优惠不再便利,互联网经济的根基也就动摇了。大数据杀熟,杀的是互联网经济的未来;给消费者添堵,堵的是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的信心。
鼓励消费,就要解决消费者的困扰。互联网经济发展初期,也曾因商品掺假、售后服务不佳等问题屡遭诟病,一路走来,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承诺7天无理由退换等务实举措的推动下,在平台和商家的积极响应中,才逐步走向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互联网经济发展环境,企业既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也有社会责任。只有坚持做正确的事情,才能行稳致远。对互联网平台和商家而言,正确的事就是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购物体验,就是呵护消费积极性。价格“过山车”也许“一时爽”,但越早将其“入库封存”,整体消费环境就会越好,而这,正是商家和消费者的共同利益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