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春风起,奋进脚步疾。
三月的徐州经开区,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效应强的产业项目正有力有序推进,一家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正坚定技术攻坚突破,一个个创新平台正加快布局启用。以创新实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经开区敢为善为、勇立潮头,全力以赴锻造科技创新“主引擎”。
“连续十多天的调运配送,智能生产设备已全部就位。”3月16日,省级重大产业项目徐州天通智能装备及新材料项目现场,数字化产线已初显风采,技术人员正在联电调试,天通凯巨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沈浩告诉记者,项目产能之一的压电晶体材料,应用于射频滤波器领域,设计年产能为6寸大尺寸压电晶片120万片,量产后,将缓解国外“卡脖子”难题,实现国产替代。
(资料图)
“思路迪研发的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有望成为第一款来自徐州的全球一类创新药。”省级重大产业项目徐州思路迪抗肿瘤创新药研发制造项目主体结构已封顶,负责人傅家林表示,项目投产后年产小分子创新药10亿片、大分子创新药500万份,预计年底具备试生产条件。
中能硅业4.6万吨颗粒硅项目预计二季度陆续投产,项目采用的“硅烷流化床法”颗粒硅生产工艺全球领先,并在国内、国际先后获取业内首张“碳足迹身份证”。
徐工大型工程机械项目中,徐工环卫专用车项目7.2万平方米厂房已完成主体结构。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绿色、智能的数字工厂,所生产的环卫车也将向无人化、轻型化转型。
除了一个个在建项目瞄准“高精尖”和“智改数转”外,经开区还精准施策、激励企业勇当创新主体。
徐州华清京昆能源有限公司内,机器轰鸣,产线繁忙。就在上个月,这家公司下线了国内首套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经开区布局氢能产业园、坚定发展氢能产业,对我们来说是最有力的支持。”公司总经理孙凯华说,华清能源已受邀入驻氢能产业园,并将继续携手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韩敏芳教授,持续突破“卡脖子”技术,向着下一个“无人区”进军。
夜幕降临,杨山路6号的万邦医药药品研发中心依旧灯火通明。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兼药物研究院副院长王克艳和团队成员还在忙碌着。“万邦医药一款已进入临床阶段的胰岛素新药即将上市,我们正全力冲刺。”王克艳说,为确保形成创新产品上市一批、研发一批的滚动发展模式,万邦医药目前有在研项目80余项,在各级人才政策支持下,万邦医药300多人的研发队伍今年还将扩充,创新开路,万邦医药将加快成长为创新主导、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紧盯行业风口,赛摩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续发力智能制造“生态圈”,新研发的智能换电机器人、危化品装卸作业AI智能管控系统等今年以来已陆续上市。
江苏国刃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四川大学共同成立联合研发中心,与中国矿业大学材料学院王庆良教授联合成立了江苏钴锋新材料研究院,致力于金属切削刀具的材料与涂层方面的研究创新,凭借“硬核”技术,所生产的高端工业刀具成功实现国产替代。刚刚结束公示的江苏省首届专利奖名单中,徐州经开区4家企业上榜,其中,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斩获江苏专利金奖,徐工挖掘机械有限公司、江苏鑫华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江苏专利优秀奖。
与此同时,徐州经开区还正积极与国杰研究院、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合作,加快建设院士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细胞治疗药物研究所、江苏集芯半导体硅材料专研所,以平台载体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主动融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平台;积极实施引育高企、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等十条激励措施;深入推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三大计划”,形成“雏鹰—瞪羚—独角兽”的科技企业培育体系,徐州经开区正全方位为企业创新发展加油鼓劲、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