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省委印发《关于在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全省各地区各部门正结合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但个别地方在上级领导来调研时,依然习惯“只谈成绩不谈问题”;也有一些前往调研的领导干部,乐于“被安排”,只看“亮点”不顾其他。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这些现象亟待破解。

开展调查研究,是为解决实际问题。在调查研究中必须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既要看“高楼大厦”,也要看“背街小巷”,详细收集、周密研判各方面情况和信息,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打下牢固基础。

实事求是总结成绩和亮点、提炼可供借鉴的经验,发挥典型和标杆的示范作用,也是做好调研工作的途径之一。但如果只见“高楼大厦”不见“背街小巷”,将成绩“注水”“掺糖”,对问题避重就轻,调查研究就失去了意义,既耽误问题解决、贻误发展机遇,也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威信。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党员干部更要坚持求真务实、坚持问题意识,在调研中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为发展献策助力。

看“高楼大厦”容易,去“背街小巷”不易。究其原因,有的地方出于“政绩冲动”,认为上级领导是来“视察”工作,于是精心选择一些“好典型”“闪光点”“样板区”作为展示个人政绩和地方形象的“窗口”。有的调研者注重调研光鲜亮丽的“好典型”、不看矛盾重重的“老大难”,不用心做好功课,不做好统筹谋划,难以找到问题堵点;有的调研者存在“好好先生”心态,以“不得罪人”换“一团和气”。可以说,能否在调查研究中看到“背街小巷”,考验的是党员干部工作能力,更考验担当作为和责任意识。

“背街小巷”不能成为“调研盲区”。党员干部应带着问题、做好准备,在把脉问诊、解剖麻雀中见症结、见问题、见成效。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少些“规定路线”、多些随机应变,尽可能到矛盾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总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调研。在调研中不能只讲成绩不讲问题,只听汇报不听牢骚,只翻工作台账不看具体情况。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魄力和“草摇叶响知鹿过”的洞察力,在交叉对比、反复验证中摸清真实情况、找准问题根源。

看清“高楼大厦”背后的“背街小巷”,应大力推行“四不两直”调研方式。焦裕禄同志在兰考时,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到120多个生产大队走访、蹲点,得到了真实详细的第一手资料,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基本掌握内涝、风沙、盐碱的规律,实施治理“三害”的正确决策。这启示我们,多用脚步丈量民情,多听“原汁原味”的声音,才能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把调查研究工作做得更深更细更实。

当前,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把学习和调研落实到完成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各项任务中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对党员干部而言,打破思维定势,转变思想观念,既看“高楼大厦”也看“背街小巷”,紧盯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短板,挖掘根源并进行靶向治疗,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才能达到调查研究的目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