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坚持以生态修复、结构调整、速写增收为主线,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不断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延伸经果林产业链条,让贫瘠的荒山不断迸发新活力,变成生机盎然的绿色产业园。
时值盛夏,朗溪石漠化公园里桃子、李子相继成熟,漫山遍野的成熟果实发出诱人的清香,顺着微风飘进河谷,瞬间勾起了索桥上游客们的采摘欲。
为了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效,不断让贫瘠的荒山迸发新活力,打造乡村精品生态旅游,当地政府对山上山下齐发力,持续完善景区内附属设施功能,在山下河谷修建索桥,提升游客打卡体验。
【资料图】
上世纪九十年代,朗溪曾是远近闻名的“石头山”,漫山遍野乱石突兀,无比荒芜凄凉。人均耕地不足半亩,石漠化严重,传统种植收益微薄。
穷则思变,针对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严重的现状,当地通过实施“培土增地”“种绿护绿”“基础配套”等石漠化治理工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柑橘、柚子、桃、李等绿色产业,村民们用勤劳的双手硬是从石头缝里种出千亩连片果林。昔日的“石头山”变成了遍植果树的“花果山”。但随着时间推移,园区内的桃树、柑橘等品种老化,口感下降,果园减产等问题接踵而至,直接导致果农减产减收,游客的采摘体验感也大打折扣。
根据石漠化严重程度,当地积极引导果农按照宜桃则桃,宜柑则柑的种植原则,通过培育苗圃、新植、嫁接等手段,逐步对整个石漠化区域种植的果树进行换代更新。
2018年以来,该镇陆续已完成河西、昔蒲等核心石漠化区域7000亩桃树、柑橘、李子等老品种更新换代工作,新植和嫁接的大红桃,蜜南桃等品种已经进入丰产期。时下,果农龙永江夫妇每天忙着进园采摘鲜桃,当地及周边市县的水果商贩直接上门收购,平均每天采摘销售鲜桃上千斤。
“围绕石中植绿、绿上结果、果下见景、景点留人的发展方式,园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石漠化面积减少到66.6%,森林覆盖率增加到60%,人均耕地面积从0.2亩增至2亩。”朗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辜大军说,如今,这片贫瘠的“奇石大观园”,石漠化核心种植示范区现有经果林1.2万亩,石漠化公园的发展,为当地休闲旅游奠定了基础。春可赏花、夏可摘果,石山变绿山,荒山变“金山”美好图景正在朗溪镇上演。
一审:武淑
二审:汤成伟
三审: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