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王静) 6月26日,省政府召开生态保护工作会议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季度推进会,这是省政府首次专门召开生态保护方面的会议。
近10年来,全省自然湿地保护率由30.2%提升到64.3%,湿地面积超300万公顷,湿地率全国各省最高;长江岸线利用率降至35.9%,腾退岸线长度、复绿面积均居沿江省市第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分别增至31个、8个,总数居全国前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陆卫东在会上通报的一组数据表明,我省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江苏经济体量大、人口密度高、生态家底薄、资源约束紧,2021年生态质量指数为57.02,虽然比2020年提升6个位次,但全国排名仍仅为第21位。去年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我省反馈督察情况,其中之一就是“自然生态保护领域问题仍较突出”。
不断做大生态分母,为发展提供尽可能大的环境容量,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江苏夯实生态根基,江苏正积极行动。
“我省持续推进海洋生态修复,截至目前,完成岸线修复15公里、互花米草整治731公顷、湿地修复1350公顷、退养还滩1800公顷、退养还湿277公顷、退渔还湿300公顷。”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孙卫东表示,我省将加快推进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报审,科学编制《江苏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2021—2035年)》;完成省市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深入推进“国家山水工程”、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国家示范工程、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重大工程,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
“西山岛是太湖最大的岛屿,更是关乎太湖生态系统稳定安全的关键支点。”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唐晓东说,2021年,苏州市正式启动太湖生态岛建设,涵盖西山岛等27个太湖岛屿和相关水域。苏州运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理念推动生态保护修复,加大基本农田、公益林地、水源湿地等生态脆弱区保护力度,做好空间“留白”,充分利用浅滩湿地、无人岛屿、成片森林等生态资源承载优势,结合缥缈峰地质博物馆等景点,打造一批鸟类、野生动物栖息地,持续丰富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密不可分、相互作用。会上,省攻坚办通报上半年全省环境质量和治污攻坚情况,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其中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