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什么意思?
霞其实就是在日出日落时,太阳光经过云层散射的结果,因为云朵中的水汽比较大,会将蓝光,紫光等冷光散射掉,而红光和黄光等暖光,就会穿透云层,从而让云看起来就像染上了红色,形成了美丽的红霞。日出时的就成为朝霞,日落时就称为晚霞。
而之所以朝霞下雨晚霞晴天,都是因为大气运动的规律一般都是自西向东的,而朝霞的出现就意味着水汽经过东移,已经侵入到了西方,就会带来降水,但是晚霞的出现,就意味着云层已经向东对流,空气中没有水汽,太阳光才透了出来,因此这一片的天气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都是大晴天。
彩霞是怎么形成的?
其实除了朝霞和晚霞,还有类似彩虹的彩霞,同样也是通过空气中的水汽和微粒折射和散射而形成,不会像彩虹一样明显有规律,而是比较混乱的,朦胧却随意。
谚语是人们口头上多年流传的通俗、简练、含义深刻的固定用语。谚语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关于自然和农业生产的;(二)关于社会生活方面的。今天和朋友们分享8个有关天气谚语中的气象谚语。
1.天上起了钩钩云,地上不久雨淋淋。
意思是:看到天上有钩状的云,这两天就会下雨了。“钩钩云”气象上叫作钩卷云,它是一种丝缕结构的高云,呈白色,云体很薄,云丝往往平行排列,向上的一头有小钩或小簇,下有较长的拖尾,常分散出现。它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现,多预示着新的天气系统将要移来,天气将要转坏的过程。
2.若要晴,看山清;若要雨,看山白。
意思是,如果要是晴天,就看山是否清晰,如果要下雨,就看山上是否白蒙蒙的有雾气。
3.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指的是热雷雨,这种雨的特征是雷雨范围小,常常是先雷后雨,持续时间短,下了就停,雨量小。
4.夏雨少秋霜早,夏雨淋透霜期退后。
这句话说的是,夏天如果雨水少,那么这样的天就会提前冷,所以秋霜就会比较早;而夏天下雨比较多的时候,秋霜的时间就会退后,今年的冷天就会来得晚一些。
5.长五月,短十月,不长不短二八月。
五月指夏天白天长,夜晚短,十月指冬天白天短,夜晚长,二月和八月指春天和秋天
6.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意思是立春若是天气好,整个春季天气都不错,阳光很灿烂。但若立春就阴雨绵绵的,那到清明前后,可能都是没完没了的阴雨天气。这句话其实是在说在立春这天下雨,是有一定的坏处的,如果在立春的时候出现了降雨,那么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就很有可能持续的降雨,并且这样的天气情况,很有可能会持续到清明的时候。事实上,这种现象正好也是人们所说的倒春寒,但是对于农民朋友们来说,可是一件很糟心的事情。那么与之相反,如果在立春这天是晴天,那么就会代表这一年,雨水是相对来说均匀的,农民们是比较喜欢这样的“晴天立春”。正如古人们所说的:“立春是晴天,不用问神仙”。
7.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早上有霞的时候不要出门。因为天气可能会不好,晚上有霞的时候第二天天气会很好,可以出行。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如果大气中水汽过多,则阳光中一些波长较短的青光、蓝光、紫光被大气散射掉,只有红光、橙光、黄光穿透大气,天空染上红橙色,形成朝霞。红霞出现表示西方的云雨将要移来,所以,“朝霞不出门”。到了晚上,看到晚霞,表明云雨已移到东方,天气将转晴,所以“暮霞行千里”。 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天边,有时会出现五彩缤纷的霞。日出前后在东方天空看到霞称早霞,日落前后的霞称晚霞。
8.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
每年的8月7日或者8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在民间,一直流传着很多关于立秋的农谚。这些谚语大多和农作物的收成有关,并且其中都包含有“雨水”的字样。可见,在这个节气里,“雨水”的有无,事关农作物未来的收成。“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这句农谚,就已经很明确地指出了事情的关键在于降雨。
同时,有经验的老农也认为,在“立秋”这一天,假如没有雨水降临,那么势必会影响到部分农作物的收成。
还有很多关于气象的言语,比如:
日头落山胭脂红,不是雨来便是风。
太阳下山一片红,明日天气必定晴。
冬至雨,元宵晴;冬至晴,元宵雨。
晴雨看星光,满天星,明天晴。
春雾不散必有雨。
久雨现明星,天气将转晴。
冬雾晴,春雾雨;昼雾晴,夜雾雨。
三天北风两天雨。
清晨雾浓,一日天晴。
日转西风半夜雨。
立春头一天;大雪纷飞是旱年。
早风有雨夜风晴,半夜吹风雨淋淋。
山头有雪不种谷。
早上薄薄云,中午晒死人。
一日春雷十日雨。
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
云朝东,一阵风;云朝西,雨直滴;云朝南,雨成团;云朝北,雨没得。
天上星星密又密,地上下得烂如泥;天上星星稀又稀,地上渴死老母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