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江苏扎实推动“三农”工作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十四五”农业农村工作开局良好。下一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将如何贯彻落实省两会精神,稳住三农“压舱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记者专访了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时云。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农业农村部门将采取哪些有力举措,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杨时云:我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始终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首要任务。今年,我们将深入贯彻省两会精神,稳住农业基本盘,增强稳产保供能力,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江苏力量。

强化党政同责稳面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强化种植结构管控,耕地优先发展粮食生产。把粮食生产列入粮食安全责任制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重要指标,推动各级党委、政府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认真落实粮食生产政策,充分调动地方重农抓粮、农民务农种粮两个积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全面完成中央下达的8124.9万亩粮食、309.2万亩大豆播种面积约束任务。

强化服务管理增产量。健全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500个以上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推广粮食高产抗逆、优质专用新品种与集成配套技术和农机装备,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减肥减药协同、绿色高产同步,提升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控,挖掘粮食增产、提质和减损潜力。大力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提升粮食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

强化产业培育提效益。加快转变粮食生产方式,突出绿色优质、高产高效,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将优质粮油列入全省集中培育的4条全产业链价值超千亿元的重点链,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提升粮食产业经营综合效益。

强化要害攻关强基础。组织实施现代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围绕我省种业“卡脖子”技术和品种需求大胆创新,加快突破一批重大新品种与关键技术。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每亩建设标准提高到3000元,全年新建400万亩高标准农田、2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下一步将如何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带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杨时云:我们将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挖掘农业多重功能,开发乡村多元价值,打造产业多重业态,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重点抓好“四个聚焦”:

一是聚焦优势特色产业,推动集群集聚提质效。按照村级发展“一村一品”、镇级建设产业强镇、县级打造产业集群的思路,推动各地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突出重点产业,跨市跨县统筹布局,建设规模产业集群,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

二是聚焦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前伸后延增效益。突出产业强链,培育一批价值超千亿的省重点链和一批“链主”企业、典型县,引导各地依托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市域、县域特色链,在全省形成“4+N”农业全产业链格局,推动科技、金融、政策等要素聚焦乡村产业发展。

三是聚焦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功能拓展挖潜力。重点推介一批休闲农业特色模式和项目,鼓励有条件的休闲农园建设养生养老基地、农耕实践基地、体育健身运动基地,推动农业与文旅、教育、康养加快融合。

四是聚焦农村创业创新,推动人才入乡激活力。依托各类园区、龙头企业、知名村镇、大中专院校等,建设一批农村双创园区和孵化基地,进一步优化环境、强化服务、创新政策。

记者:打造令人向往的美丽田园乡村,离不开干净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未来将如何持续推进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杨时云:今年,我们将按照省两会部署要求,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以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建设为抓手,持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聚焦重点任务落实。我们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协调相关部门,聚焦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深入实施以“四清一治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拓展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内容,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向村美、田美、水美、庭院美拓展。

强化典型示范带动。借鉴之前三年行动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做法,制定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县、生态宜居美丽镇、村示范建设标准,启动开展首批示范建设。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鼓励采用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积分制”、志愿服务机制等多种形式,借助民智民力齐抓共管,以农村环境改善促文明乡风培育。

健全高水管护机制。进一步健全村庄公共环境保洁机制,积极推行农村河道、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环境保洁、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综合管护,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明确长效管护标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健全专业化管护队伍,推动村庄环境管护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力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设施建得好、用得好、管得好、持久好。(记者 吴琼)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