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孙科

一个省会“存在感”强不强,有个普遍的评价标准——“首位度”。

近日,27个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排名出炉。郑州经济首位度数据为21.55%,排名第22位。

中部六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中,郑州排名都处于末位。

经济首位度低郑州需要再提升

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是省会城市的GDP占全省比重。

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27个省会城市中,郑州经济首位度数据为21.55%,排名第22位。

中部六省省会中,郑州经济首位度排名最后。

9个国家中心城市,除去4个直辖市无法参与排名外,郑州经济首位度也是末位。

有人说,“一城独大”不是好事,首位度低,可能是因为省内均衡发展,多点开花。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郑州师范学院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首席专家陈耀表示,部分地区经济体量小、人口规模小、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省会城市虹吸效应强,首位度就会高。

而东南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各个城市都有优势,省会难以“一城独大”,省内发展均衡,首位度会低很多。

对于这样的排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喻新安有着自己的看法——

中部六省省会中,与武汉、长沙等城市相比,郑州作为大城市的时间短,是一个后发城市,产业基础、体量等方面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经济首位度自然低于他们。

而太原和南昌也略高于郑州,则是两省GDP与河南不在一个量级上,这两省省会虹吸效应强。

国家中心城市中,郑州落后于成都、西安、广州等城市,原因与落后武汉、长沙相似,有一定历史因素。

不过,喻新安同时也强调,经济首位度并非越高越好。但结合现状,郑州是需要提高首位度的。

郑州近年来战略地位日益提升,但首位度与国家中心城市地位不相称,对省域发展影响力、引领带动力都不够。

郑州首位度提升任务已定

放眼全国,强省会战略已成为许多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流选择。

2016年底,国家首次明确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此后,郑州的每一步,都格外引人关注。

2019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强调在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中,“让郑州这个龙头高高扬起来”。

2022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再次聚焦“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明确要求,提高城市首位度,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引领区域发展的能力。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一座省会城市的经济首位度超过30%,大体可以认为其能级较强,集中程度也更高。

从近3年的统计数字来看,郑州的经济首位度距离30%的“理想”状态还有差距,“对于郑州来说,经济首位度如果能达到30%,会带动全省的发展。”

强省会是许多内陆省份发展的趋势

“郑州需要进一步提高经济首位度。”在陈耀看来,强省会是许多内陆省份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省内没有形成集聚效应的城市,企业等各种资源不会来,人口就会向省外流出。一个省份的“吸引力担当”,非省会城市莫属。

多个省份已经列出“计划表”。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济南创建国家中心城市。

南京“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专设“着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一章。

虹吸效应不可避免但未来空间会更大

郑州的经济首位度要想提升,需要资源、人才等要素集聚、赋能。

这对省内其他城市的虹吸效应不可避免。这是否会触碰地市“兄弟们”的“蛋糕”?

陈耀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但这并不全是坏事。

一方面,郑州发展起来后,会对周边形成辐射带动效果。另一方面,集聚效应的产生,还能为周边城市提供就业机会。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秦尊文讲述了武汉都市圈的过往:

当时有两种观点:一是周边地市是负担,武汉帮助周边是在“输血”;一是周边则认为武汉是“黑洞”。

但随着都市圈的发展,隔阂逐渐减少甚至消除。如今,武汉不仅向周边转移传统产业,而且开始与周边联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经济首位度要“更上一层楼”专家给出路径

“对于中部城市郑州来说,经济首位度如果能达到30%,会带动全省的发展。”此外,陈耀建议,郑州的人口规模可以再扩大。

除了人口,郑州还要苦练“内功”。陈耀给出“科技引领、内陆开放、提升公共服务品质”等几个关键词。

科教是郑州的短板,在全国的省会城市中,郑州的科教实力排名靠后,需要增强创新能力,“从某个角度来说,教育就是人才资源,科技是创新的源泉,所以,郑州需要把高校的水平、质量提升上来,同时,争取国家级的科创平台。”

郑州这几年的发展,离不开内陆开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是两个大的平台、载体,要利用好,加强与国外各种资源的对接。

公共服务品质的提升,可以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对于留住人才,有很大的助推作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