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千年大计。10月17日,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召开第一场记者招待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在会上介绍,北京非首都功能正在有序疏解,雄安新区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000亿元。业内分析指出,雄安新区10亿量级重大投资项目,也勾勒出这座未来之城、科技之城和生态之城的产业图谱。

100多个建设项目压茬推进

自2017年设立以来,雄安新区经过五年多的规划和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000亿元,已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

聚焦到2022年投资投入,据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消息,2022年雄安新区建设项目谋划安排322个,总投资790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00亿元。启动区、容东片区、高铁站枢纽片区市场化地块,正在有序推进项目开工建设。

“按照‘在建一批、新开工一批、储备论证一批’的原则,100多个建设项目压茬推进,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000亿元。新区参建劳动力稳定保持在10万人以上,高峰时期约有20万建设者在紧张有序施工。目前,新区启动区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项目进展顺利,起步区重大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容东片区城市框架逐步形成,6万多名征迁群众喜搬新居,京雄城际铁路建成并稳定运营,京雄高速公路河北段等建成通车。”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副司长曹元猛在9月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雄安新区的项目建设近况。

按照雄安新区建设的相关规划,雄安新区有三个重要定位: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京津冀城市群重要一极、高质量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定位上,从2021年起以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为重点,已分期分批推动相关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疏解。目前,首批标志性疏解项目加快在新区落地,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等3家央企总部启动建设,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注册落地,首批疏解的高校、医院基本确定选址。同时,一批符合新区功能定位的市场化疏解项目如中科院雄安创新研究院市场化疏解项目落地建设。

据人民雄安网数据显示,截至7月初,央企在雄安新区注册设立各类机构共计110家,在新区本级注册的北京投资来源企业达3700多家。

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治理

作为国家级战略,雄安新区的建设资金十分充足。2017年成立之初,曾有机构预测,未来5-10年,雄安新区的投资规模不会小于10万亿元,其中相当部分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预计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铁路、公路、机场、市政、房建等一大批建设项目即将陆续开工。

“从开发建设上看,雄安新区的前期建设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电力网络、综合管廊等建设;二是生态环境治理,主要包括水治理、垃圾处置和生态治理等。”国新未来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光瑞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该观点在过去五年间雄安新区的10亿量级大项目上也有所体现。交通配套上,总投资约20.7亿元的雄安新区高铁站片区供热(冷)、燃气工程和总投资21.21亿元的K1快速路(一期)项目等,在2019年发布并陆续开工建设;商业配套上,总投资约20亿元的雄安站枢纽片区核心区域地下空间一体化方案和总投资约86亿元(不含土地费用)的雄安商务服务中心项目也在2019年发布。

时间快进到2022年,在基础设施建设已有一定进展的基础上,雄安的10亿量级项目向市场化建设倾斜,今年8月1日,预计投资129.6074亿元的雄安国贸中心综合体开工,作为雄安新区启动区建设的首个TOD商业综合体,通过地上地下及周边地块一体化开发,配套建设立体交通枢纽,建成后将实现TOD站城一体化发展,打造新区的城市门户和汇聚世界影响力的雄安中央活力区。

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过去五年,雄安新区10亿量级重大投资项目大都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商业中心等方面。

进入第三个发展时期

“这些项目将会给雄安新区带来两个方面的发展机遇。第一,这座现代化的‘未来之城’,通过‘筑巢引凤’,将聚集大量人才和优质的企业等市场化的资源要素,在此落地生根,进而为雄安新区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第二,通过‘软件’与‘硬件’的打造,雄安新区起点将会更高,有助于未来促进产业加快深度集聚于此,为其‘更上一层楼’走向世界奠定基础。”经济学家宋清辉评价道。

“雄安新区建设肯定是分层次、有阶段、有重点的。短期之内,还是以基础设施建设、商业配套、公共服务为主,打好基础后才能更好地吸引产业和人才的进入。”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评价道,“中长期来说,更多的还是要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的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协同、人才发展相结合,向数字化转型升级。”

“根据官方规划,雄安新区有三个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建设阶段(2017-2019年)、雄安新区初步阶段成形(2019-2022年)、雄安新区步入快速发展阶段(2022-2029年),每个阶段有相应的定位。”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分析表示,现在雄安新区进入第三个发展时期,在前期、中期打基础后,后期要进一步完善,以低碳绿色为主要投资内容,即使传统的基本投资也应建立在低碳绿色的标准上完成。

王鹏认为,雄安新区的建设和发展有三层含意:“首先,各类10亿量级重点项目的投入,有利于当地公共服务、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的飞跃;其次,从区域协同角度来看,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同时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最后,自身产业基础并不完善的雄安新区,在顶层设计和落地发展中如何更好地面向数字化和新技术,这个过程为我国其他地区乃至全球提供了新的发展道路和经验。”

释放三大发展趋势

放眼未来,雄安新区作为未来之城,其2022年已开工和即将开工的项目,也释放出新的产业信号。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雄安新区2022年前三季度重点建设项目集中开工数据发现,2022年前三个季度,雄安新区集中开工重点项目142个,其中10亿量级项目49个,总投资超1700亿元。

各类10亿量级项目中,大致包括疏解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公共服务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生态建设项目、市场化项目和智能城市等方面。具体到重大产业项目,中国星网等首批央企疏解项目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产业园项目,在一季度重点建设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后已全面进场施工;预计投资17.41亿元的雄安国贸中心在三季度也已开工。

“从2022年的重点产业投资方向来看,我认为体现了雄安未来发展的三大趋势。”王鹏评价道,“未来发展从投资建筑上,第一是数字化、信息化方向,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产业园为代表的产业项目正在建设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的底座;第二是环保方向,双碳路径、绿色化的环保项目相关产业也会是投资重点;第三是产城融合方向,产业和城市包括人口相融合,雄安前期的承接疏解企业、交通、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发展良好,为了产城融合更好发展,相关建设产业也是未来的投资重点。”

展望未来,宋清辉认为,2022年新开工的10亿量级项目类型,也紧紧契合了雄安新区未来之城、科技之城和生态之城的定位。(记者方彬楠陆珊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