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近年来,到博物馆去乐享文化熏陶蔚然成风。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2023年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依托本地独特资源,深挖多重价值做强特色形成新优势。中国各地博物馆不断升级的丰富多彩活动,使博物馆成为不同年龄段观众的热门时尚“打卡地”。分析指出,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发展,让人们在博物馆“邂逅”更多优质文化资源。
【资料图】
中国多元普惠均等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
近年来,中国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文化选择,为美好生活提供着丰厚文化给养。
陕西西安:“丝路少年大唐行”展览对公众开放
近日,原创半实景展览“长安有故里——丝路少年大唐行”在西安博物院对公众开放。展览以西安博物院镇馆之宝唐代三彩腾空马马背上的蓝衣少年在大唐长安游历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大唐金市”“胡姬酒肆”“百戏杂技”“狩猎出游”等长安城内市场、寺院、郊游、居住的典型场景。勾勒出唐代多姿多彩的世俗生活百态,展现出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长安和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创新“解锁” 博物馆深度沉浸式融入公众生活
从线下展览到网上展厅,从文物“微课堂”到文创产品,逛博物馆越来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随着博物馆“解锁”更多创新呈现,博物馆深度沉浸式融入公众生活。
河南商丘:沉浸式数字体验 让文物精彩“绽放”
河南商丘博物馆,通过数字化改造和全息技术,让大量的馆藏文物打破展柜的限制,立体呈现在观众面前。商丘博物馆的玉器以汉代为主,在“镇馆之宝”金缕玉衣展厅前,通过沉浸式3D投影演绎,观众可身临其境地了解金缕玉衣、四神云气图背后的故事和历史。
浙江长兴:体验文物修复 叩响时光之门
在浙江,长兴县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陶瓷修复研学体验活动。20组家庭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相互配合,将不同形状的陶瓷碎片,进行耐心认真地拼对、黏接、清理、打磨。最终,一件件精美的陶器在孩子们手中完成了修复。
专家: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分析指出,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才能“火起来”。文物活化利用,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从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到开发文创产品,再到运用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技术提升展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坚持守正创新,拉近观众与博物馆的距离,才能让博物馆焕发源源不断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