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资料图】
一字之差,表达的意思却可能是天壤之别。
9月6日,著名导演张艺谋的名字登顶热搜。热搜内容显示,网友反映早上打开手机后收到了一条题为“张艺谋老师逝世!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的消息弹窗。不少人表示看到消息心里一惊,连忙点开文章链接,原来是张艺谋的老师司徒兆敦逝世。了解真相后,网友们纷纷在社交媒体吐槽:太离谱!
明明可以用“某某的老师”、“某某恩师”等消除歧义的表达方式,却偏偏用“张艺谋老师”,个别平台将小聪明运用于诱导性的文字游戏,弃新闻伦理、社会道德于不顾,其博眼球、骗流量的动机昭然若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一字少一字,都容易变味。正如有网友感慨:“加一个‘的’字,把事情说清楚,就这么难吗?”加一个字当然不难,但事情说得太清楚,可能就没人愿意点开来看了。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不仅浓缩全文主旨,还肩负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眼球的任务。浅阅读、快阅读时代,标题在出新出彩、吸引流量方面更大有可为。但“标题党”与好标题,不可概念置换。如今,打开社交媒体、划出手机弹窗,诸如此类带有明显误导性的新闻标题还真不少。“速看!”“令人震惊!”“万分危急!”……网页弹窗里,时不时就会弹出这种标题夸张的文章,但点击进入后,内容往往名不副实,甚至有些就是谣言。这些无视新闻真实,只为“抓眼球”的“标题党”,大部分网友也深恶痛绝。
实际上,国家层面在治理“标题党”上,并不缺乏制度安排。早在2017年,国家网信办就制定发布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标题规范管理规定》对新闻信息标题进行严格规定,严禁恶意篡改标题炒作或蓄意制造舆论“热点”;2022年9月,国家网信办又出台《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明确“弹窗推送新闻信息的,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原意和新闻信息内容”。但在有关部门陆续出台法规、多次开展专项集中整治的背景下,仍有个别平台顶风作案,可见其利益“惯性”之大。
这条新闻因为涉及演艺圈名人,所以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也再次提醒我们,清理“标题党”需要持续发力,标本兼治。不仅要“露头就打”,还要让其“难成气候”。一方面要釜底抽薪,斩断其产业链、利益链;另一方面,要继续强化事前监测,优化算法机制,压缩其传播空间。必须清醒地看到,“标题党”的泛滥,既损害媒体公信力,扰乱传播秩序,侵犯了新闻当事人的权益,还容易扰乱社会公众对新闻事件的正确认知,进而扰乱社会风气。
此次弹窗标题党事件中,需要问责的是恶意截取内容、制造舆论漩涡的浏览器内容方,但同时对主流媒体从业者,倒不失为一个警醒。网民为何会被引发“另类”解读的标题“吸引”?这背后有阅读习惯和认知心理。调查显示,在被阅读的新闻里,有94%的内容是读者先读标题后看新闻,而读者通过阅读标题对新闻的吸收率为34%,这是一种“首因效应”。对于在什么场合,对什么新闻,使用什么标题,产生什么效果,主流媒体从业者理应更审慎地考量,守牢职业操守,提高自律与社会担当意识。
有效遏制“标题党”顽疾,共筑良好网络生态环境,每个网民都可以有所“贡献”。对于夸张、低俗、恶俗的标题,网友也要留个心眼,防止被愚弄而“掉入坑中”,给标题党们白白贡献了流量。如果真被愚弄了,甚至还可以及时举报,携手让这类歪心思的文章失去生存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