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发布《中国保险业风险评估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

保险公司总资产较年初增长11.5%


(资料图片)

《报告》表示,2021年,保险业总体稳健运行,资产规模稳健增长。

其中,保险公司总资产24.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5%;保险业务规模实现正增长,原保险保费收入4.49万亿元,同比增长4.05%;偿付能力保持在合理区间,纳入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审议的179 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2.1%。

财产险方面,行业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保费规模略有增长,全年实现原保费收入13,676亿元,同比增长1.92%;险种结构持续优化,非车险保费占比连续6年持续提高;保障功能不断强化,保险金额同比增长达45.53%;经营成果有所好转,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净利润同比微升;偿付能力充足率同比略有上升。

人身险方面,行业积极探索转型,原保险保费收入小幅增长,健康险等保障型业务保持稳定发展;渠道方面,代理人渠道有所收缩,银保渠道持续增长。行业探索高质量发展路线,以保障民生福祉为本,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虽然行业净利润总体下降,但偿付能力水平保持在合理区间。

资金运用方面,保险资金运用规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资产配置比例基本保持稳定,资金运用收益率同比下降;行业整体投资能力覆盖率有所加大,保险机构权益类投资能力明显提升;保险资金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支持力度显著加大,并全力支持国家重点战略项目和重点领域。

仍有六方面风险挑战待加强

《报告》表示,将过去一年及当前我国保险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挑战归纳为六个方面。

战略风险方面,一是财产险行业多数中小公司战略转型方向难定,车险和非车险业务均经营困难,超半数公司连续五年承保亏损;二是人身险行业过去粗放式经营积累的问题加速暴露,难实现高质量发展。《报告》表示,目前人身险行业处于转型关键期,新业务发展存在压力。渠道方面,行业面临代理人渠道收缩和互联网渠道监管趋严等挑战。

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方面。一是信用风险上升,信用市场违约形势依然严峻,保险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有所上升,且信用风险的上升速度明显快于资产的增长速度;二是权益市场波动加大,股权投资分化较大,导致波动有所上升;三是利差损风险加剧,在长期利率下行的环境下,以固定收益类投资为主的保险行业投资收益率将有所下降,到期资产和新增资产无法持续原有的收益率,但负债成本相对刚性,将导致利差逐步收窄,存在较大再投资风险和利差损风险。

保险风险方面。一是责任险赔付率上升压力较大;二是自然灾害带来的赔付增加;三是重疾险发展承压。《报告》表示,一方面,受提前透支客户、消费者有效需求不足、渠道遭遇瓶颈、产品供给不足和短期健康险产品挤出效应等影响,新定义下重疾险产品销售情况不及预期;另一方面,重大疾病发病率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同时择优理赔和多次赔付条款一定程度增加赔付情况,叠加人身险公司核赔和风险识别能力尚有不足,重疾险赔付快速增长。

公司治理风险方面,保险公司治理有效性有待提升。如股权结构变化、股权质押比例较高、高管人员频繁变更或长期空缺等情形不利于公司长期战略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公司稳健经营和长远发展。

资本不足风险方面,保险业资本供需不匹配将导致保险公司特别是中小保险公司资本压力增大。需求端,保险业对资本的需求持续增加,主要受保险经营盈利周期较长、多数中小保险公司盈利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供给端,社会资本进入保险业的意愿降低,外部资本供给减少,表现为2021年增资发债金额下降、非上市保险公司牌照热度降低等。

操作风险方面,合规经营理念有待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违规支付手续费及佣金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公司以高费用激励争抢份额,通过虚列营业费用、虚挂中介业务、虚列营销人力等手段套取资金用于支付超额手续费或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以外的利益,助长分支机构为达成考核指标违规经营之风,破坏市场正常秩序。二是销售误导仍是人身险公司受到行政处罚和消费者投诉的主要原因。2021年,监管机构共收到的人身保险公司相关投诉中,销售纠纷投诉占比43.62%。三是中小公司、基层分支机构合规管理不足。部分中小保险公司处罚金额占比高于其市场份额,且保险公司三四级基层分支机构受到的处罚增多。保险公司基层分支机构合规意识仍较为薄弱,合规建设投入不足,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