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曾令统 郭世杰 文/图

近日,郑州市民张女士称,她在郑州市中牟县郑开大道附近购买“农家草莓”时,出现现场购买11斤,最后实际只有4斤的情况。此外,也有不少市民称,他们在郑开大道附近购买草莓时,也经历了类似的遭遇。

郑开大道路边草莓商家,卖的草莓真的“缺斤少两”吗?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来临之际,3月14日,顶端新闻·河南商报沿着郑开大道,对多家草莓商户进行了实测。但结果令人忧心,记者购买了5家商户的草莓,4家草莓重量严重缩水。

郑开大道两侧,草莓商户招揽生意很常见

在探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郑开大道旁边有很多草莓摊贩兜售草莓。

商贩大多是骑着电动三轮车,或开着小货车停在路边,向来往车辆挥舞草莓广告牌子的中老年人。他们贩卖的草莓大多放置在车厢里或者帆布下,一般都以白色泡沫箱为计量单位。当有意向的市民前来购买时,商贩会带着市民,去随机挑选一箱售卖。

在卖货时,为了赢得顾客信任,一些商家会直接告诉顾客,自己公平交易,童叟无欺。

记者实探:购买重量与实际重量,最大可差43%

3月14日,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随机选择不同区域的5名商家,以顾客的身份进行购买体验。

在购买的过程中,记者发现,目前中牟县郑开大道附近的流动草莓摊,草莓零售价格区间基本处于15元至18元每斤不等,且都以白色泡沫箱为计量单位。“你随便选,基本上一箱都是5斤到6斤,不会有太大出入,都是自家刚摘的草莓。”在郑开大道闫堂村附近,一个商户对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说。

在该草莓的商家介绍下,记者购买了一整箱草莓,购买重量为5.4斤。可是在后期记者验证称重时,实际重量却只有3.1斤。

在第二处商家,记者购买了一箱另一品种的草莓。商家称重为6.3斤,记者随后实际测量重量为4.4斤。

随后记者又随机选择三家进行购买, 在第三处商家,记者购买草莓为5.7斤,实际重量为3.8斤。

在第四处商家,记者购买草莓为4.6斤,实际重量却只有3.1斤。

在第五处商家,记者购买草莓为4斤,实际重量为3.9斤。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所选的5家商户中,4家存在较为严重的“缺斤少两”,只有一家无较为明显的差值。

草莓种植户:路边草莓商贩一般不是本地人

在探访的过程中,一位附近种植草莓的商户告诉记者,在路边开车贩卖草莓的一般都不是本地人,且流动性较强,他们的主要目标客源市场是来往过路的游客及市民,“所以即便顾客回家后发现缺斤少两的情况,也很难凭借记忆准确寻找到当时的卖家。”

草莓商户称,这是这些商贩敢于乱来的重要原因。

但无论这些商户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这种不诚信的行为,往往容易影响中牟在被坑顾客心目中的形象。

随着文旅景点等越来越多,中牟现在吸引着很多郑州及周边县市的市民前往旅游消费。据《阿里巴巴2021五一乡村消费观察》数据显示,在游客吸引力、线下消费和线上消费表现均十分抢眼的中牟县、惠东县、南昌县、长沙县,成为2021年 “五一县域消费四小龙”。

在支付宝同期数据榜单中,郑州中牟县线下消费笔数第一,成为国内最热门的县域消费城市。 小众、原生态、田园牧歌,已成年轻人向往上述四所县城的个性化偏爱标签。

“大家愿意开车前往中牟购买草莓,并不是郑州没有卖,只是为了尝个鲜,可是缺斤少两情况如此严重,真的就不会让外来游客失望吗?”被坑过的郑州市民张女士说。

中牟县市场监管局:已开展多次专项行动,效果较为显著

郑开大道上“草莓缺斤少两”问题为何难以根治?商家又是通过什么手段完成这一系列操作?市民们遇到这些情况,又可通过什么方式维护自己权益?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就此对中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了采访。

3月14日,中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称,针对郑开大道沿线草莓销售商户使用的电子计价秤,中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一直在进行专项整治措施,加大巡查频次。早在今年2月份,中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已开展专项治理行动,重点针对道路沿线、旅游景区、集贸市场、商超、街边小贩缺斤短两的问题进行治理。要求各辖区每周上报开展专项治理情况,检查情况。

该工作人员表示,但由于郑开大道两侧小贩流动性大,且售卖时间具有季节性,再加上小贩间相互传递信息导致联合行动执法不彻底,小商小贩与其打起“游击战”,导致执法行动开展难度增加。目前,已开展的多次专项行动效果较为显著,但仍有小商小贩逃过专项治理。

如果群众在购买时遇到缺斤短两的情况,可以及时拨打12315投诉或进行举报。在接到投诉后会立即进行处理,对发现的违法违规情况,按照法律条款予以处理,最高处以2000元罚款。

工作人员称,当消费者如发现有商贩存在缺斤短两的情况时,应即时拨打12315,耐心等待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到场处理解决。 “同时我们也建议市民们尽量前往商超选购新鲜果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