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安徽银保监局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聚焦新市民就业创业、住房安居、医疗健康、养老需求、权益保障等五大领域,加强特色产品服务供给,切实提升新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劳有所用”,帮助新市民创业就业
针对新市民创业就业需求,安徽银保监局指导辖内银行机构将新市民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支持范围,加强吸纳新市民就业较多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力度,助力企业更好发挥就业带动作用。一是针对新市民创业资金需求,加强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单户最高可贷50万,新市民承担利息不高于2.35%,截至2022年3月末,已为8万新市民提供创业担保贷款余额150亿元。例如,安庆市望江县大学生王某毕业后,计划在某产业园自主创业,但面临启动资金不足的问题,邮储银行及时为其发放了创业担保贷款50万元,每年财政贴息1.25万,目前已实现年营收近150万元。二是根据企业缴纳社保及代发工资情况,创新“用工贷”等信贷产品,促进企业吸纳新市民就业。例如,邮储银行与政府性担保机构开展银担“总对总”批量担保合作,根据小微企业吸纳新市民员工人数和收入等情况确定贷款额度,授信额度最高500万,利率最低可达3.7%,目前已累计发放“用工贷”28户、1.28亿元。
聚焦“住有所居”,支持新市民住房安居
针对新市民住房安居需求,安徽银保监局配合地方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方案》,一方面,围绕新市民租房金融需求,加大对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信贷支持,推动增加租赁住房供给。另一方面,围绕新市民购房金融需求,指导银行给予住房信贷差异化政策支持。例如,建设银行发挥专业优势,探索打造长租公寓,已在合肥建成“怡源”、“佳源”2个长租公寓,面向新市民群体提供房源300余套。农业银行创新“农民安家贷”专属产品,重点支持农村户籍或新入城镇户籍1年以下的人群,利率在首套住房利率基础上再降低10BP。徽商银行对新市民购房实行首套住房贷款利率95折的差异化利率定价政策,减轻新市民房贷压力。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辖内银行机构已发放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贷款43.61亿元,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41个。
聚焦“病有所医”,服务新市民健康医疗
针对新市民群体就医金融需求,安徽银保监局联动地方政府部门推出不限户籍、不限年龄、不限职业、不限健康状况的普惠保险——“皖惠保”,每年保费仅69元,最高保额达400万,赔付比例高达80%,在保人数已突破300万。同时,结合不同地市特色需求,在合肥、芜湖等地区推出“合惠保”“芜优保”等城市专属产品。例如,2020年底,在宣城从事个体经营的新市民齐先生线上参保“皖惠保”,2021年4月,其因突发心脏疾病住院治疗,经医保报销后仍需自费17万余元。此后,齐先生通过线上渠道递交理赔申请,在一周时间内即收到保险理赔10万余元,大大缓解其经济压力。
聚焦“老有所养”,满足新市民养老需求
针对新市民群体养老需求,安徽银保监局结合辖内实际情况,围绕灵活就业、老年人群创新产品、提升服务。一是督导保险公司针对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家政阿姨等灵活就业群体,创新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福寿年年”,提供“保证+浮动”投资收益模式,不设置投保门槛,并可灵活选择月缴、年缴、趸缴等缴费方式,明确年满60岁即可领取养老金。二是指导银行机构加强对老年新市民群体的基础金融服务保障。例如,工商银行开发投产“养老金社银直联代发平台”,并针对60岁及以上老年客群推出专享大额存单,提供“关爱版”手机银行APP,开设养老客服专线等。
聚焦“弱有所扶”,落实新市民权益保障
针对农民工工资权益保障需求,安徽银保监局督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参与各地市农民工工资监管平台建设,为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和支付监测预警管理,加快推进“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保险”保障机制。例如,农业银行推出集用工管理、工资代发、监管预警于一体的“工薪宝”监管代发平台,对接农民工工资监管平台65个,开立农民工代发工资专户2675户,月均服务农民工34万人,年代发农民工工资总额超96亿元。宿州银保监分局针对辖内某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 运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保险”机制,简化赔付单证,在人社部门出具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调查报告、见索即付农民工工资支付保函后,于3小时内将752.8万元工资款支付至193名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
下一阶段,安徽银保监局将围绕新市民群体融入城市过程中的“痛点”“堵点”,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协调配合,研究出台新市民综合金融服务“1+N”行动方案,推动辖内银行保险机构为新市民群体提供均等化、便捷化的金融服务。(记者 徐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