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发布《2021年河南省生态气象遥感监测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近年来河南省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森林河南建设,加大对山水林田湖等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加上适宜的气候条件,促进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提升。
一、2021年生态气象总体评价
1.全省整体植被生态质量持续向好
河南省2021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为57.5%,西部伏牛山区、南部大别山及中东部主要作物种植区植被覆盖度较高,黄河沿岸及以北等城市地表主要以中低覆盖率、低覆盖率为主。2000年以来,河南省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4 个百分点。全省年平均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为719.3 g C/m2,全省有79.4%的区域NPP呈增加趋势。
河南省2000-2021年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图
河南省2021年值被NPP遥感监测图
2.全省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2021年我省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平均值为0.306,相比于2020年的0.438下降明显,高值区主要位于东部及东北部地区,AOD上升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郑州、新乡东部、太行山沿线、伏牛山脉及南部的局部地区。
2021年平均气溶胶光学厚度及与去年相比变化分布图(左2021年平均值,右与2020年对比变化)
3.全省重点水体面积达到2000年以来的最高值
全省21座重点水库11月份水域面积总和为1172.33 km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23.03 km2,其中小浪底水库增加36.36 km2,白龟山水库增加6.68 km2,鸭河口水库增加10.91 km2,南湾水库增加7.36 km2,丹江湿地增加26.48 km2,其余水库也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水域总面积于年内9月份达到峰值,为1230.27 km2,是2000年之后近20年来的最高值。
4.河南境内黄河流域植被生态质量提高
2021年河南省境内黄河流域的平均植被生态质量为50.4,空间分布表现为林区高,城市建成区、黄河沙滩及水面植被生态质量低,其他区域为中值趋势。流域内安阳、鹤壁、新乡、三门峡、济源和洛阳等地植被生态质量较好,平均植被生态质量指数高于全省。流域内66.6%区域的植被生态质量较去年有所提高,得益于较有利的气象条件、不断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
河南境内黄河流域2021年植被生态质量指数空间分布图及与去年相比变化图
5.丹江口湿地面积显著增加
2021年丹江口区域水体面积389.9km2,占总面积的22.2%;滩地面积70.4 km2,占4.0%。总的来说,湿地面积共460.3 km2,占总26.2 %,高于2020年(424.3 km2),增加部分主要为滩地;非湿地面积1299.9 km2,占73.8%。
2021年丹江口湿地及周边区域土地利用分类图
二、2021年气候条件对生态环境改善总体有利
1.气候暖湿特征明显
2021年我省平均空气湿润度指数为0.690,比2020的0.623升高0.067。2021年大部分地区降水都较常年偏多,多数地区湿润度指数都在0.6以上。
2021年空气湿润度指数及与去年相比变化图(左2021年平均值,右与2020年对比变化)
2.农业干旱未造成严重影响
干旱是河南省最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采用气象卫星并融合地面土壤水分自动观测数据,共监测到有6次农业干旱过程,其中冬小麦生长季4次,夏玉米2次,处于历史正常年份且干旱发生范围和程度低于去年。干旱频率相对高发区,大都由于受限于自然地理因素,灌溉困难,土壤持水能力差,对气象条件依赖性强,但不是我省粮食主产区,对全省粮食生产影响微弱。
河南省2021年干旱发生频率空间分布图
3. 2021年度森林防火紧要期火点为近5年第二高
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底为森林防火紧要期,期间河南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利用FY-3A/B/C、EOS/MODIS及NOAA/AVHRR等多种卫星遥感资料,共监测、发布河南省卫星遥感森林火点监测报告103期,监测到较明显的高温点262个,火点数量较上个森林防火紧要期(44期共119个)大幅增加,火点数目是去年的2.2倍,为近5年的第二高。
全省森林火点卫星遥感监测统计图
4. 伏牛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缓慢增长
2021年1~11月伏牛山区植被净系统生产力(NEP)平均为581.3 g C·m-2·a-1。空间分布总体呈东北部低、西南部高的分布趋势,高值核心区域NEP在700 g C·m-2·a-1以上,中心在南阳北部一带。
2021年1~11月伏牛山林区NEP空间分布图
2021年1~11月伏牛山区NEP总量为213.4万吨碳,比常年全年总量平均值略低。NEP逐年变化显示,伏牛山区NEP总量呈缓慢增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