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细分优势领域,坚定建设万亿级、千亿级产业创新集群信心——

开年即发力!苏州汽车产业加速跑

□苏报记者 陆晓华


(资料图)

开年即发力,苏州汽车产业在奔跑。

1月,苏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推进大会暨项目集中开工签约仪式上,集中开工签约和投产投用产业项目共142个、总投资916亿元。随后,博世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苏州举行,项目总投资超10亿美元,将主要围绕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以及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在内的多款自动驾驶核心技术进行研发和生产。

2月初,在相城区的产业融合发展大会暨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签约活动上,又有惠斯福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万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兆如新能源汽车电池三个项目签约。而在昆太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现场推进会暨两地科技产业园合作共建签约活动中,签署的昆山光电产业园—太仓科技产业园合作框架协议,将构建区域汽车产业联盟、光电信息产业联盟,联合打造新增千亿级“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先进材料+新能源汽车”两个产业集群。

汽车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新年以来,无论是推动重大项目签约开工,还是外资的看好与加码,苏州向外界表明纵深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坚定信心,展示全力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千亿级智能车联网产业创新集群的壮志雄心。

超4200亿与逾250亿

汽车产业,一直是苏州制造业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

经过多年发展,苏州已形成了覆盖整车、零部件、汽车电子、新能源“三电”、智能网联系统等细分领域的完备产业链,在全国汽车产业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市汽车全产业链口径规上企业1006家,实现产值4256亿元,同比增长22.3%,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0.3%。2012年至2021年,全产业链口径规上企业数量从395家增长至1006家,年均增长10.9%;产值从1489亿元增长至4256亿元,年均增长12.4%。

2022年1至11月,全市1006家汽车全产业链规上企业实现总产值4382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新能源汽车相关规上企业284家,实现总产值1749亿元。全市汽车全产业链口径规上企业中,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企业4家,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75家,产值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543家。

我市汽车产业深度参与全球和全国专业化分工协作。全球整车重点企业(100家)和全国整车重点企业(100家)中有6家(宝马、捷豹、路虎、长城、奇瑞、金龙)在苏州布局。全球汽车零部件重点企业(100家)中有41家在苏州布局,其中6家在苏州多点布局;全国汽车零部件重点企业(100家)中有8家在苏州布局。

智能车联网产业是汽车、电子、通信、交通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突破口,也是城市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赛道。

近年来,苏州积极抢抓智能车联网产业发展机遇,成功获批全省首个省级车联网先导区、国家5G车联网验证与应用项目,积极承办第29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产业发展取得明显进展。

苏州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综合实力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全市从事智能车联网业务相关企业338家,直接产值超250亿元。

苏州构建了以智能汽车、基础支撑、信息交互为核心的产业链生态,基本覆盖了自动驾驶算法、激光雷达、高精地图、高阶辅助驾驶等30余个细分领域,集聚了魔门塔、智加科技等一批车联网龙头企业。

从6000亿到1万亿

去年以来,苏州聚焦细分优势领域全力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前不久出台的《苏州市汽车整车、电子及零部件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锚定了苏州汽车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汽车整车、电子及零部件产业规模达6000亿元;到2030年,全市汽车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力争总规模超万亿元,形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汽车产业创新集群。

行动计划瞄准数字经济“新赛道”“主赛道”,切实释放数字技术对汽车产业创新集群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主攻产业链价值链高能级、高技术环节,提升汽车电子及零部件产品设计、研发、制造与系统集成水平,实现与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同步研发、同步生产、同步模块化供货。

产业发展目标还提出,6000亿元产业规模中,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汽车电子、智能车联网等新兴领域产值占比50%以上。培育产值超50亿元企业20家、超20亿元企业50家、超10亿元企业100家,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优质企业战略梯队。加快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进程,引育1至2家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60万辆以上。

行动计划提出了六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坚持整车带动,发挥集群效应;坚持数字赋能,提升“智造”水平;坚持创新引领,扩大发展能级;坚持融通发展,精准服务企业;坚持产业协同,完善发展布局;坚持生态优化,强化服务保障。

比如,坚持汽车全产业链发展路径,聚焦既有整车企业发展现状,盘活存量、做好增量,加速全市新能源整车项目投产量产步伐。增强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在汽车产业创新集群中的策源功能,推动集群内各类公共资源开放共享。持续优化汽车产业生态,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保障有力的产业创新集群政策体系。以构建“车-桩-网”融合互动的充换电网络体系为目标,积极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等。

1000亿和“1+3+6”布局

从“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到“灵活的网”……智能车联网产业,则是另外一个细分优势领域。

前不久,苏州市智能车联网产业创新集群推进会暨第四届全球智能驾驶大会上,《苏州市智能车联网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正式发布。

行动计划锚定了苏州智能车联网产业发展的目标:智能车联网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集聚产业相关企业超1000家,引育业务规模超100亿元企业1至2家、超50亿元企业3至5家、超10亿元企业10家、超5亿元企业50家,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优质企业战略梯队。

同时,累计建成20家省级以上科技载体平台,100家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在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车路协同路侧设施道路改造里程超1000公里,投入示范应用车辆超3000辆,部署车联网路侧单元、边缘感知和计算设备达5000个,逐步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系统的大规模商业应用。打造1至2个国家级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中心,构建覆盖智能车联网产业链各个环节以及各类应用场景的测试验证体系。

行动计划还排定了提升产业自主创新水平、加快全产业链布局发展、加大重点企业培育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全力推进示范应用牵引、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等六大方面24项重点任务。比如,推进道路设施数字化改造,加速部署由路侧感知、路侧通信、边缘计算等单元构成的智能道路基础设施,优先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应用示范,分阶段推进形成区域级、城市级覆盖。探索制定道路设施数字化改造方案,推进交通信号灯及控制系统、交通标志标识、交通监控系统、道路感知系统、道路气象检测器等设备的升级改造。

此外,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产业空间布局。苏州将举全市之力推动智能车联网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构建以相城区为产业发展核心区,苏州工业园区、常熟市、吴中区为重点区,吴江区、昆山市、张家港市、苏州高新区、太仓市、姑苏区等为联动区的“1+3+6”空间分布格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