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的“中国防疫政策专题吹风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目前中国各地的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全国多数的省份和城市正在度过感染高峰,但与此同时新冠相关重症发病人数也在持续增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河南日报,今天,河南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河南全省新冠病毒感染率为89%,已顺利渡过疫情高峰。
据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2021年末常住人口为9883.0万人,比2020年末减少58.0万人。2021年河南省常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0%,排在广东省和山东省之后,居全国第三位。
据央广网,杭州市多家医院表示,发热门诊就诊人数直线下降,或已度过第一波感染高峰。
河南:全省感染率为89%
已顺利度过疫情高峰
据河南日报,1月9日上午,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统筹做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阚全程介绍,从社区监测数据看,截至2023年1月6日,全省新冠病毒感染率为89.0%,其中城市89.1%、农村88.9%,现阶段流行毒株仍以奥密克戎BA.5.2变异株为主。
从发热门诊数据看,2022年12月19日就诊人数达到高峰,之后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综合研判认为,我省已顺利度过疫情高峰,实现平稳有序转段。预计到本月底,每日新增感染人数将维持在较低水平。
阚全程说,虽然当前感染高峰已过,但仍处于重症救治高峰。省卫生健康委统筹全省医疗救治资源,突出“三个重点”(即农村地区、养老和社会福利机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全力以赴做好医疗救治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平稳转段。
省政府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紧急下拨6亿元资金用于医疗机构扩充重症床位、采购急需设备。
成立17个医疗救治指导组,组织68名省级专家分赴各地,重点围绕重症患者救治开展指导。
发热门诊人数直线下降
杭州感染人数或已“过峰”
据央广网,杭州市中医院常务副院长涂晓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该院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在2022年12月19日前后达到峰值,仅丁桥院区日就诊人数就超过了1000人。近几日,该院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已趋于平缓,每天接诊约200余人。从1000到200,发热门诊的就诊人数直线下降。
浙江省人民医院医务部副主任袁方表示,院发热门诊的日常接诊量为100人次左右。而在此次疫情中,发热门诊的日就诊人数在12月20日左右达到了最高峰1200人次。12月25日起开始下跌,从1月1日开始到1月5日,发热门诊的接诊量为281、224、197、158、112。
另外,记者从杭州市急救中心了解到,120接警量从12月24日最高峰时候的3800余次,下降到近期的1700次左右。救护车的出车次数也从元旦前1200次左右下降到最近的每日800次左右。
线下药店方面,12月20日前后,各大药店的抗原试剂缺货严重。西湖区某药店抗原试剂需要排队限购,但从元旦开始,抗原不再限购,进店即可买到,退烧药也不再“一药难求”。线上平台的抗原已经从“定时抢购”转成了“现货秒发”。
各大医院发热门诊量极速下降、120接警量下降、线上线下退烧药和抗原不再是“抢手货”……从各种表现来看,杭州在元旦跨年之后,或已度过第一波感染高峰。
浙江省人民医院的数据线显示,虽然发热门诊接诊量下降,但呼吸内科门诊的接诊量却在上升。以前呼吸内科一般每天有100-300人左右就诊,到1月1日攀升到940人次,到1月5日已经达到1039人次。据了解,来就诊的患者很多是因为症状一直没有消除,包括咳嗽、咳痰、胸痛与胸闷等。很多就诊患者表示“怀疑自己有肺炎,所以想来看看。”
上海“随申办”核酸码功能已下线
据澎湃新闻,1月8日起,“随申办”中核酸码功能正式下线,上海市民做核酸检测可以使用随申码或者有效身份证件。
1月8日起,“随申办”中核酸码功能正式下线。“随申办”APP截图当天下午1点,澎湃新闻记者根据上海发布提供的虹口区核酸采样点信息,来到位于飞虹路天虹路路口的常态化核酸检测点,看到窗户上张贴了需要收费的通知,并且贴上了微信和支付宝的收款二维码,单人单管为16元。
自费核酸首日支付信息。澎湃新闻记者朱奕奕
现场工作人员提示,需要先进行扫码支付后,再扫描随申码进行检测,并且社会面常态化核酸采样点都执行单人单管采样。记者注意到10分钟内,有两三名居民前来咨询,获悉已经开始收费的提示后离开,有居民表示考虑到收费的因素,在家做抗原自测就可以了。
对于市民关心的核酸检测费用是否进医保,“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曾回应称,“在医疗机构中作为诊断需要的核酸检测项目,继续由医保基金按规定支付。”
张文宏:“乙类乙管”就是为地方性流行做准备
据上观新闻,1月8日起,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这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挑战?如何以“为人群服务”的理念来应对现在和未来的疫情?今天,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瞰见未来”2023新年论坛作了主题演讲。
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以及已经消灭的天花。大家熟悉的乙类传染病包括艾滋病、病毒性肝炎、麻疹、登革热、肺结核等,已经处于一个相对比较低的流行水平,也就是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人类社会可接受的程度,造成的死亡数甚至远远低于一些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新冠是乙类传染病但之前纳入了甲类管理,如今降级为乙类管理。
在张文宏看来,每一个大流行的传染病都有一个大暴发的过程,然后逐渐进入到地方性流行。这个过程就是人类和自然界之间达到了某种平衡,这种平衡是以发病率进入恒定的相对比较低的水平作为标志。
以1918年的大流感模型为例,它引发了5000万到1亿人的死亡,如果往低里讲也有4000万人的死亡。随着流感在三年内造成两波全球性大流行之后,它逐渐进入到地方性流行阶段。即使进入到地方性流行阶段,流感病毒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变异,大的变异是以基因重组作为主要变异方式,小的变异是出现流感的抗原漂移,从而形成季节性或地方性流行。每一次小的变异会对上次形成的群体免疫造成部分逃逸,从而产生一波小范围流行,而每一次大的变异都会造成大流行。
“中国今天正处于新冠病毒感染大流行的高峰,有些地方高峰刚过,有些地方高峰刚刚到来,最终都要转化进入地方性流行。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就是为地方性流行做准备,也确认了这一流行性疾病,它的流行率会逐次下降。”张文宏说。
“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意味着有更多的人会发生感染,我们的服务对象必须跨越个体到人群。”张文宏说,“为人群服务”这一理念,强调的不是医生的个人能力,而是整个医疗管理和医疗资源重配的问题。
张文宏介绍,新加坡的疫苗接种在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时期基本完成,在奥密克戎变异株这一波中感染人数虽然更多,但死亡人数并不多,整体病死率达到非常低的水平,在接种疫苗人群中只有0.02%。奥密克戎的第一波在新加坡受到压制,过了四五个月后,第二波起来再被压制,然后是第三波,每一波都得到有效压制,同时病人得到有效的治疗,使得整体病死率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这意味着我们对于奥密克戎这样大范围感染的疾病,我们在医疗管理、医疗资源分布方面,具有极大的可探索空间。”张文宏说,这也是为什么最近他经常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原因。上海正着力打造“为人群服务”,132名专家下沉到16个区进行指导和培训,就是希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病人能够进行早治疗。“我们要迅速在社区建立一整套医疗诊疗体系,要保证资源能够抵达现场,治疗向前端进行转移,只有这样才会真正战胜奥密克戎对我们第一波的攻击。”
张文宏强调,到了社区要抓住治疗的“黄金72小时”。在疾病早期,第一要有营养与退热的对症支持;第二是氧疗,要进行氧饱和度监测,对发生重症倾向的病人迅速干预,不能缺氧,缺氧会造成多脏器功能衰竭;第三是抗病毒治疗,这里就涉及医疗资源的下沉,让病人第一时间拿到抗病毒药物;第四,对于那些很快会进展到重症,甚至肺炎的病人,早期对激素合理的使用非常关键,如果病人出现呼吸困难,走路有点喘,都是抗炎症治疗的最好时间节点。如果都要到大医院排队六七个小时拍ct,看到有肺炎再用药,可能错过最佳的黄金时间。
在张文宏看来,通过这样强化社区卫生应对能力,匹配相应的医疗资源和技术力量,就有可能应对大规模的传染性疾病。不仅仅是新冠,这套方案将来同样适用于对慢性病的管理,包括糖尿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老年痴呆症、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早期干预。“如果没有强大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这些都是做不到的。但这绝不是买台ct就能解决问题的,而需要一套完整的医疗管理系统。”
张文宏说:“将来有可能继续出现数波的新冠流行,具体什么时间不清楚,但我们对于大流行的管控,一定是不断追求确定性的过程。除了医疗资源,我们的科技资源,还有一系列社区管理都要跟上,这样我们的未来就会充满希望。”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