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2022年上半年环境质量状况。记者在会上获悉,上半年全省环境质量状况良好,PM2.5平均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创新低,全省149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为89.9%,春季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90.8%。
PM2.5平均浓度创新低
省生态环境厅环境监测处处长林文通报,今年上半年全省AQI达标率为95.2%,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全省有13个地级以上市AQI达标率同比提高。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没有重污染天气发生。
有关大气二次污染物,上半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8%。PM10平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3%。臭氧和PM2.5作为全省首要污染物的比例分别为77.5%和11.2%。
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张瑞凤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尤其是PM2.5浓度是19微克每立方米,这是在之前不可想象的,是有新监测以来的新低!”
接下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将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围绕美丽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以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O3污染防治攻坚战、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为重点,聚焦细颗粒物(PM2.5)和O3污染协同控制,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开展工业锅炉、炉窑、涉VOCs行业治理和移动污染防治,及时有序依法做好污染天气联防联控工作,继续保持全省空气质量持续稳中向好。
围绕五大重点开展系统治理
今年以来,我省全力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国考控断面上半年水质达到省设定年度目标(国家目标尚未下达,省设定年度目标为水质优良比例89.2%、劣Ⅴ类断面比例0.7%)。
在水环境方面,各地级以上市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源(89个)、县级行政单位及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镇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77个)水质均继续实现100%达标。
国家考核的国考控断面水质也得到改善。上半年全省149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为89.9%,同比上升4.1%;劣Ⅴ类断面占0.7%,同比下降1.3%。
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李新科表示,在治理水质问题上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比较突出的问题有是两个方面,一是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仍然存在短板,二是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治理起来难度较大。
李新科介绍,下半年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和水质持续改善所面临的形势,省生态环境厅将围绕国考断面达标攻坚、饮用水源保护、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黑臭水体治理和河湖生态修复等五个方面重点工作,针对25个重点国考断面,统筹推进生活、工业、农业污染防治,强化干支流、上下游系统治理。同时省生态环境厅今年将继续推动评选发布一批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美丽河湖建设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湾一策分类打造美丽海湾
据会议介绍,近岸海域海水质量方面,2022年春季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90.8%,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劣四类比例为5.7%,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劣四类海域主要分布在珠江口、湛江港和汕头港等河口海湾,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提出,重点推进15个美丽海湾建设。省生态环境厅海洋生态环境处副处长郑淑颖表示,“省生态环境厅通过系统谋划、梯次推进海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强化‘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示范建设,打造广东美丽海湾样板,带动提升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
郑淑颖介绍,省生态环境厅每年安排省财政专项资金1.5亿元,先后支持潮州、汕头、茂名、湛江等市实施美丽海湾建设工程。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21年全国首批8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中,汕头青澳湾、深圳大鹏湾分别荣获优秀案例、提名案例。
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以海湾资源禀赋、自然特色和开发现状为基础,一湾一策指导各市分类打造“各美其美”的美丽海湾。对惠州市考洲洋、江门市镇海湾等分布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或特别保护生物资源的海湾,重点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打造生态型美丽海湾。对汕头市内海湾、东莞市交椅湾等临近城区、可为居民提供亲海空间的海湾,重点加强陆海污染治理,优化生态景观廊道和建设亲海观景平台,打造都市型美丽海湾。对潮州市大埕湾、揭阳市资深港等自然禀赋优良、风光优美的海湾,打造旅游型美丽海湾。(记者/唐巧燕 实习生/孙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