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资料图片)

选出优秀带头干部、进村入户普法调解、评选村内典型人物……近年来,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南陈马村通过不断完善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南陈马村,是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一个平原村落,几年间,通过不断完善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南陈马村实现了“蜕变”。近日,本报记者深入一线进行了走访。

选出优秀带头人

服务群众解难题

阳光和煦,树木新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绕村而过,碧绿的清水一路北上。

清晨6时,南陈马村党支部书记王政仁准时起床,走走看看,便来到了村南的清渠前。“村里刚分的红和发的土地流转费,儿媳妇非要给俺买个金项链,你看,老了老了,又洋气起来!”一拨拨赶着到周边企业上班的村民,和他聊了起来。

望着眼前春风激荡的碧波,60岁的王政仁却思绪万千,向记者道出了几年前的情况:2018年春节前夕,在家的村民忙碌着置办年货,外出的村民正往回赶,可村里停水、断电,村集体账上没有一分钱,村两委工作一时陷入瘫痪……

镇党委书记来到了村里,恰好王政仁在家,“老王,你是老党员,现在村党支部书记职位空缺,你关心村里的事儿又有能力,关键时刻得挑起担子啊!”

当时,在附近办事处工作30多年的王政仁,刚刚退居二线。眼前村里的这一幕幕,他也忧愁,可是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还是有些突然。

经过认真考虑,当选村支书后,王政仁在部分党员村民代表会议上对父老乡亲说:只要大家伙儿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渡不过的难关。

吃水难、行路难、浇地难、用气难,王政仁带领村干部逐个破解。他先自掏腰包1.2万元交了部分水电费、接通了路灯,大年三十下午又与村组干部和群众一起打扫街道卫生……“群众有获得感,看到希望,心里疙瘩就能解开。”王政仁说。

“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辉县市委副书记、市长李继游说,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最为根本的是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首要之举是要选出一个好带头人。该市从村两委成员、退伍军人、退休干部、教师、外出经商能手等人员中选出村党支部书记225人,使党的旗帜在每一个阵地高高飘扬,确保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基层工作中。

法官来到群众身边

进村入户以案释法

“范庭长,俺这一万多块钱咋要回来?”中午,村民范龙俭从田里浇地回家,正遇见几名法官在村文化大院里与乡亲们交流。

范运霞在辉县市人民法院孟庄法庭已当了10年庭长,又是南陈马村的网格管理员,她隔三差五就来到村里,问问谁家有法律方面的疑问。几年前,附近县的一名男子买了范龙俭的水泥,拖欠了1.6万元,双方经过诉前调解,对方同意每个月支付500元,但2021年年底以来就不兑现了,至今还欠1.2万元。

“法庭可以继续调解,如果调解不成,你可以申请冻结对方资产,现在人人离不开手机支付,一旦冻结了,寸步难行。”范运霞支招。

近年来,辉县市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完善了人民法庭、基层派出所、社区居委会、行业调解组织等多方联动共治机制,走出以法治服务加快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我们根据区域特点,建立了7个乡镇法庭,每个法庭成立了党支部、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以‘审判+服务+调解’的方式,深入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辉县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志飞说。

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南陈马村是新乡市的试点村。然而,历史旧账比较复杂。“改不好,旧问题解决不了,还引发新矛盾!”不少群众担心。

王政仁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多次开会研究,请来范运霞等法官作“顾问”,以案释法,以法示人,帮助改革减少法律风险,规范新签订的村集体资产承包合同。

基层治理靠机制,关键在人。“全镇组建了网格员、调解员、巡防员、宣传员4支队伍,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出力、人人共享。”孟庄镇党委书记宋云天说。

从人民法庭到田间地头,从进村入户普法到溯源综合治理,南陈马村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今年2月还被河南省委组织部评定为“五星”党支部。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破解乡村矛盾纠纷

晚上7点多,一串串笑声飞出村两委大院,这里正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三八”表彰会。

村民李娟(化名)胸戴大红花,第一次荣获“好媳妇”证书。前几天,王政仁夜晚查看村办工厂,大老远见厂门口停了一辆车,走近一看,原来是李娟带来火罐,准备给值守厂区的公公老范拔罐。

农村很多的矛盾集中在赡养老人、婆媳关系等家务事上。“妇女半边天”,王政仁认为,把妇女工作做好了,涉及家务事的问题就能破解了。

曾经,李娟和妯娌在赡养老人上也有矛盾,村里组织热心人员,入户登门做思想工作,同时着手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比。

“公爹也是爹,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思想疙瘩一解开,好风气浓起来,李娟与妯娌改变了做法,隔几天争相就把公婆接到自己家里,为他们做点好吃的饭菜。“过去不懂事,现在想明白了!俺白天上班,就晚上抽空瞧瞧爹。”她一边给老范拔罐一边笑言。

这次表彰会共评选出20人,分为好媳妇、好婆婆、好妻子、好女儿、女强人5个系列。狄雪芹是南陈马村的闺女,嫁到周边常村镇东杨庄村,处理好婆家杂事后,还长期回到娘家伺候瘫痪的老父亲、从小患小儿麻痹症的三哥,因此被评为了“好女儿”。儿媳妇进门多年来,翟红珍从来没有和她红过一次脸,每天还在附近企业上班贴补家用,因而被评为了“好婆婆”。“孩子们孝顺又能干,咱也不能服老,要加把劲儿干。”翟红珍爽朗地笑道。

“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既要让群众‘富口袋’,也要让群众‘富脑袋’。”新乡市委宣传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科科长任小虎告诉记者,南陈马村以评选村内典型为抓手,促进乡风文明、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成为全市40个省级文明村镇的示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