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微议人才】

作者:罗 旭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提高共享水平和使用效率。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通常被称为“大科学装置”,是支撑基础科学前沿研究和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的公共平台,主要为用户开展原始创新提供科学服务,其主要产出是科学知识、技术成果和人才队伍,而不是直接的经济效益。

大科学装置的独特优势,不仅在于“机器”,更在于“人才”。作为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大科学装置在设施的建设、使用过程中,就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顶尖科学家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具有强大的人才集聚和培养能力。“二战”前后,美国就曾利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等大科学项目吸引全球高科技人才,逐步成为“人才大国”,为其奠定了国际领先的科技优势。

大科学装置是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孵化器。随着人类探索未知进程的不断推进,科学研究的复杂性、交叉性、融合性日益增强,对先进仪器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前沿技术引领、颠覆性技术突破等方面,大科学装置已成为重大原创科技成果产出的重要条件。

进入21世纪以来,物理学界取得的重大突破,发现中微子振荡、发现希格斯玻色子、发现引力波……都是基于大科学装置取得的。正因如此,大科学装置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凝聚人才、吸引人才的高地。

大科学装置在培养和凝聚人才、促进国际科技合作方面也能发挥独特作用。“中国天眼”建成以后,向全世界科学家开放,征集观测申请,吸引了全世界一流的天文学家前来报名,对提升我国的国际科技合作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北京怀柔科学城依托大科学设施集群,提出针对外籍人才的开放共享战略,吸引高端人才的“磁力”日益明显。广东东莞举全市之力建设松山湖科学城,依托大科学装置会聚海内外一流人才,拥有了独特的人才吸引力。

人才强,则科技强,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才引领驱动的现代化,更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现代化。坚持发挥大科学装置出成果出人才的独特优势,打造一流人才“蓄水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推动“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04日07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