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本报讯(记者王秀娟)8月22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该厅在组织专家充分调研论证并征求相关部门和市县的意见建议基础上,制定了《山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技术主推模式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针对性提出8种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技术模式,明确了适应不同地形地貌、不同区域农田建设主攻方向、建设标准和投资标准,指导各地提升建设质量,提高综合效益。 《指导意见》提出,要坚持模式选择与耕地资源禀赋相匹配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工程技术模式;要坚持突出主攻方向与工程建设优先序相结合的原则,优先解决影响农业生产的突出问题;要坚持量力而行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相一致的原则,在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重点用于攻坚农业生产主要障碍因素,实现粮食增产,确保项目建设效益最大化。 我省耕地分为水浇地区域和旱作区域。适宜水浇地区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主要有旱改水型、灌溉恢复提升型、盐碱地改造型3种;适宜旱作区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主要有坡改梯型、梯田改造型、客土改良型、集雨补灌型、沟坝地治理型5种。各地要因地制宜采用一种或多种模式集成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