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数字交通发展论坛现场。卫波摄
本报讯(记者冷雪)数字交通,启智未来。8月24日下午,数字交通发展论坛在太原举行。数字孪生、智慧公路、“数据大脑”……两院院士和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交通运输部科研院、知名企业的专家学者围绕“数智赋能、互联互通”主题作特邀和主旨报告,分享物联感知、遥感测绘、网络货运等方面数字化发展的探索实践和先进经验。副省长刘旸出席并致辞。 数字交通既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先行区,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山西在全国交通发展大格局中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完善的交通设施和便捷的交通运输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我省交通运输行业聚焦交通强省建设,大力推进数字交通建设,在探索中前行,在创新中发展,在“数智赋能、数实融合”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多项技术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论坛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和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副主任王刚分别以《论数字孪生的智能交通》和《智慧公路与联网收费发展思考》为题作特邀报告。 在主旨报告环节,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主任尚赞娣、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萧赓、中交投资有限公司首席总监田丽萍等8位专家学者,和与会嘉宾进行了精彩的内容分享,进一步凝聚了大力发展数字交通的思想共识。 数字交通发展论坛还进行了多个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举行了山西交控集团ETC智能检测系统、智能收费系统产品介绍及发布。
发言摘要要建设好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交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汉大学教授 李德仁
复杂交通场景具有全域(地上下、室内外)、信息多维动态、要素状态不确定(快变、慢变)、系统态势不平稳(链式风险、机理不明)等特点,如何构建复杂交通场景的数字孪生模型,实现行为态势精准把控、物数空间虚实融合与准确互馈是国际学术的研究前沿和亟待攻克的科学问题,要利用5G/6G、互联网、物联网、空天信息技术、时空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建设好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交通。 在城市交通场景数据全面感知—多无人系统采集装备研发中,可研发快捷灵活的多平台、无人化移动测量装备平台,在感知、规划、定位与制图一体化协同的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实现城市复杂交通场景多模态感知数据按需动态获取。在城市交通场景状态实时建模—局部交通状态实时监测中,可通过建立车路云超视距动态信息融合与低时延传输平台,突破动态交通目标状态最优估计和置信度评估,实现超视距、无盲区、跨场景协同感知与车道级实时动态地图服务。
智慧高速宜推广“轻量化”智能建设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副主任 王刚
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有535万公里公路网、17.7万公里高速公路,智慧高速蓬勃发展。 目前,全行业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开展了多种技术方式的尝试,不仅积累了试点经验,还形成了初步的规范,并创新产品和应用,全网智慧化、数字化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目前高速公路路网三大机电系统的现状:收费系统,有超2.1亿用户,ETC门架超2.9万个,收费站超1.1万个,日均数据超10亿条,收费车道超8.8万条,ETC天线和车牌识别设备超25万套,已实现“一张网运行”;监控系统,视频监控设备超20万套,联网上云视频超20万路,气象监测设备超万套,部分省份形成“一路多方”机制;目前全国高速公路信息通信系统已初步建立。 关于智慧公路的路径思考——路网智能化建设应以运营服务为目标,运营服务需求贯穿路网智能化发展全过程,除存在必要需求的关键点位外,全网宜普遍推广“轻量化智慧高速”,实现弱感知条件下的智能化。未来随着运营服务需求的提升,不断迭代、持续升级。
推动货运数字化升级 促进物流降本增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 萧赓
网络货运已成为道路货运领域数字经济的典型代表,其作用在于推动传统货运数字化转型,为破解行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路径。 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共有2818家网络货运企业,2023年上半年运量达12.6亿吨,增长30.6%。我国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蓬勃发展,具有市场主体积极实践、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市场份额不断提升、资源整合能力显著增强、融合应用程度加深、市场集中度提高、区域发展“中高西低”、运输网络全覆盖、降本增效成效显著等特点。 下一阶段,网络货运的发展趋势将由普通货物运输向专用运输拓展,由公路运输向多式联运发展,由单一运输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由运输服务商向物流生态服务商转型。当然,新业态存在诸多风险,因此要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并重,要兼顾交通安全、信息安全、市场秩序及行业稳定。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冷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