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续优化服务供给、精准纾困解难、强化政策扶持下,河南一批批市场主体不断孵化、壮大,成为河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引擎。近日,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印发《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十二条措施》,通过12条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实招,持续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竞争活力、创新活力。

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建立“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力争市场主体规模突破1000万户,新增10亿级以上龙头企业25户、上市企业20户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00户……2022年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目标已定,从河南省市场监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2022年第一季度,全省新设市场主体29.4万户,实有企业同比增长12.9%。据悉,截至3月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864.4万户,同比增长8.4%。

市场展现强劲发展活力的背后,离不开一条条惠企纾困政策的落地。近日,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印发《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十二条措施》,从放宽市场准入、优化完善监管机制等多方面,助力企业发展。

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贯彻落实领导包联制度,深入开展调研服务,切实掌握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动态调整问题台账,坚持“点办理、批处理”,一企一策拿出解决方案,实行对账销号,确保问题解决率和企业满意率实现两个100%。

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推进涉企经营许可审批改革,深入实施区域和事项“两个全覆盖”,统筹推进改革任务落实,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实现准入准营同步提速。深入调研掌握“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进展情况,推出更多具有本地特色的改革举措和事中事后监管措施,鼓励探索将更多改革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和优化审批服务,加快构建简约高效、公正透明、宽进严管的市场规则。

打造“企业开办+N项服务”升级版。将员工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银行预约开户等事项进一步纳入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实行集成办理,推动“企业开办+N项服务”升级、提速、扩围。全省企业开办实现“一网通办、一次办妥、一日办结”。

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下放省局登记权限,省局仅保留登记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公司,以及该公司投资设立并持有50%以上股权或者股份的公司、其他需要在省局登记的企业。允许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原因造成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在一定时期内歇业,降低市场主体经营成本。

大力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推动电子营业执照在企业登记、经营、投资和工程建设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中的应用。推动企业相关信息“最多报一次”,不再要求企业提供实体证照或纸质材料,实现电子营业执照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应用,带动高频涉企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切实为企业降成本、增便利。

支持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大力推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小微企业,加强小微企业名录建设,及时上传发布有关扶持政策,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便捷的查询平台。深化政银合作,积极探索创新动产抵押、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领域金融信贷产品,进一步拓宽非公经济主体融资渠道。

深化质量技术全要素精准赋能。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开展区域质量、制造业质量、服务业质量“三提升”行动。推进新兴产业全产业链现代化提升,在相关重点领域推动形成“研发+专利+标准+应用+产业”全链条推进格局。加强民生、环保、医疗领域计量监督检查,打造计量检定校准公共平台,推进国家气体传感、磨料磨具和省级氢能、烟草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推行高端品质认证,服务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行检验检测资质认定清单管理,建设检验检测智慧监管“豫检通”平台,加强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创建,支持检验检测机构做优做强。

加大标准化支持服务力度。支持河南企业瞄准国际标准和先进的国内标准,建立涵盖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企业标准体系。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在重点领域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支持企业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项目,鼓励大中型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支持河南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全国性团体标准制修订,以标准“走出去”带动产品、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

加强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支持优势企业实施商标品牌发展战略,指导开展驰名商标、地理标志申请,打造产业产品金字招牌,叫响河南本土品牌。支持郑州市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推动企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加强商标使用指导,支持企业开展商标海外布局。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专利转化工程。加大知识产权咨询辅导力度,定期选派专家开展巡讲活动。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加大对侵权假冒案件查处力度。

优化完善信用监管机制。巩固和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面,强化抽查检查结果的公示、共享和运用。加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工作,建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科学运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做好涉企信息的归集共享,扩大涉企信息归集共享范围和领域。优化完善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工作,完善探索信用修复制度,拓宽修复渠道、丰富修复方式,鼓励企业重塑信用,助力企业诚信经营、有序发展。

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执法。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价格、网络平台、广告等领域的监管执法,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组织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

开展市场主体发展分析研究。对各地市场主体产业结构、运行状况、发展特色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度分析和全面剖析,以数据分析研究赋能科学决策。加强同发改、工信、人社、商务、税务、统计等部门的数据共享,提升分析报告的全面性、针对性。加大资金、人力投入,强化同政府智库、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的对接和数据共享,提升数据分析的深度,扩大研究成果的受关注度和影响力。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康亚飞)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