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而“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的排头兵,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将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范围扩大至包含安徽省在内的17个省(市)。这意味着,安徽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将可以在500万美元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对于发展前景较好、属于国家重点支持行业和领域的试点企业,还将给予重点支持。

“试点政策将有利于我省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增加研发投入,是对安徽省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外汇支持,有助于提升我省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国家外汇管理局安徽省分局负责人介绍,我省在跨境融资领域不断简化登记管理、放松汇兑限制、优化账户管理,出台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改革举措,提升全省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水平。

简化登记管理,企业“跑”得更少

今年5月初,六安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因生产经营需要欲从境外借入一笔资金,需办理外债登记,但由于企业地处霍邱矿区,与市区相距180公里,加之当时因新冠肺炎疫情处于静态管理状态,企业无法现场办理业务。

“我们在了解到外汇局支持线上办理外债登记后,及时与当地外汇局取得联系,在其指导下通过外汇局政务服务网上系统‘线上’办理了外债登记,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企业相关负责人说道。

国家外汇管理局安徽省分局负责人介绍,外汇局将符合条件的外债注销登记下放至银行办理,并积极支持企业线上办理外债登记,主要是为了减少企业往返外汇局次数,真正让企业外债业务办得更快、更省。

优化账户管理,企业更加“自主”

“感谢新的便企政策出台,我们利用原外债账户办理了1000万美元外债的资金收付,及时解决了资金汇路不畅的问题。”今年4月,安徽阜阳风劲霸机电有限公司因出口货物海运仓位、集装箱、运输等费用增长,面临流动资金不足,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企业境外股东为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拟向其提供1000万美元外债资金。但由于企业所在地区实行静态管理,企业法人代表无法从台湾返回,企业因无法人代表证件无法开立外债账户,不能及时收到这笔资金。

4月18日,人民银行、外汇局发布“23条”金融举措,“支持非金融企业的多笔外债共用一个外债账户”,有效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难题。

国家外汇管理局安徽省分局负责人介绍,以前每笔外债要对应开立1个外债账户,并且每笔外债最多开立3个外债账户,现在不仅可以多笔外债共用一个外债账户,每笔外债的外债账户数量限制也取消了,让企业在外债账户管理方面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多的自主权。

试点政策加持,企业“融”得更多

普迈科(芜湖)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安徽省自贸区的企业,主营业务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疫情期间,该公司急需从境外母公司借入资金进行生产经营周转,但由于其原本选择的借债模式为“投注差”模式,外债最多只能借款16万美元,难以满足企业的借债需求。

当地外汇局了解到相关情况后,主动向企业宣传了安徽省自贸区正在推进的一项“允许外债模式调整”试点政策,帮助企业成功将“投注差”模式调整为全口径宏观审慎管理模式,调整后企业此次可借外债规模提高了555万美元,有效解决了企业面临的跨境融资额度不足的问题。

国家外汇管理局安徽省分局负责人介绍,在贯彻落实好外汇局出台的各项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政策基础上,安徽省分局结合省情,从支持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安徽省自贸区建设等角度,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适合我省企业的资本项目外汇改革试点,为我省企业跨境融资创造了政策先行先试的机会,“允许外债模式调整”试点政策正是其中之一。(记者 徐慧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