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对《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以下简称《规划》)公示,向社会征求意见。
本轮规划为广州构建了高速地铁、快速地铁、普速地铁组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规模达到53条、2029公里,与上一轮规划对比,新增30条、1004公里线路。
《规划》透露多项交通策略,中心城区加密、大湾区城市联动、打造南沙独立轨道网络是三大关键着力点,这也构成了巩固提升广州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能级的三重逻辑。
新线路纾解地铁三号线、五号线客流压力
历经20多年发展,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取得了卓越成就,已建成开通16条(段)、621公里(不含广佛线和7号线佛山段为587.7公里),里程居全国第三。
轨道占公交出行比例达60.1%,逐渐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作为就业和生活的中心,越秀、天河、荔湾、海珠等中心城区占了绝对的“大头”,也是最拥挤的线路。
《规划》策略里提出,加密中心城区大客流走廊的覆盖,解决现有线路客流瓶颈问题,提升轨道服务品质。特别是明确指出,规划地铁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等线路覆盖大客流走廊,完善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系统,缓解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压力及地铁三、五号线等线路客流拥挤的问题,提高轨道交通服务品质。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马小毅解读,大家如果经常坐广州地铁的话,虽然说地铁服务水平比较高,但是两条骨干线,一条是三号线,一条五号线都非常拥挤,高峰期三号线甚至被称为全国最拥挤的地铁线。
“这一轮规划,我们将在在建的基础上,分别搭建沿广花路、解放路的二十四号线,还有沿广州大道的二十六号线,重点舒缓三号线的交通压力。同时,规划沿着临江大道,以二十五号线来疏解。通过完善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系统,来提高轨道交通的服务品质。”他说。
构建以广州为中心的大湾区60分钟交通圈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共享、网络互联、中心直达”的一体化轨道体系,强化广州作为湾区核心引擎的辐射带动作用是本轮规划的题中要义。
《规划》明确指出,构建以广州为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60分钟交通圈,支持“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加强广州与湾区城市地铁对接,实现广佛一张网、穗莞多通道、相邻城市中心直达。形成对外轨道衔接通道28条,其中广佛衔接通道18条,穗莞衔接通道6条,广州至深圳、清远、中山、惠州等地区衔接通道各1条。协同高铁、城际,实现广州与湾区各城市中心60分钟直达,其中至佛山、东莞30分钟可达。
“这一轮的规划,就是在广佛两市比较好的基础上的一个拓展,统筹考虑了广州与大湾区城市的联系,结合广州与周边城市的区位关系、城市的连绵化发展程度采取了差异化的规划衔接策略。”
马小毅分析,对外轨道衔接的28条通道,在城市轨道和高铁城际协同后,以广州为中心实现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60分钟通勤,推动更高层次的广佛同城化、更高质量的广清一体化,更好地支撑“双区建设、双城联动”。
让南沙与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快速联通
《规划》在规划特色中从两个方面聚焦南沙。
一是构筑市域高速地铁,拉近南沙副中心、外围城区与中心城区间的时空距离,支撑城市发展空间格局。规划南北延伸十八、二十二号线,新增十七号线、二十八号线、三十七号线,推动南沙副中心、知识城、增城、从化、花都、空港、番禺等地区30分钟快速直达市中心。
二是打造南沙副中心独立轨道交通网络,快速联动深港、珠澳,支撑南沙与港澳全面合作。一方面规划地铁二十二号线延伸至东莞、深圳,十八号线与南中珠城际贯通运营,构建南沙与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之间的快速交通通道,进一步增强南沙与深港、珠澳的快速联系,巩固提升南沙区位优势,引领南沙发展。另一方面在南沙区内规划布局近300公里的独立轨道交通网络,畅通区内各产业组团间联系,为南沙副中心的发展提供最强交通支撑。
“编制规划的时候,南沙已经有了非常高的定位,我们把它当成一个在规划里的独立服务中心,既要快速联动深港珠澳,也要快速通达城市中心,毕竟南沙距离中心城区也有60公里的距离,所以城市功能有比较大的独立性。”
马小毅分析,《规划》结合南沙的城市规划,布局了将近300公里的独立轨道交通网络,可以直接覆盖到50%以上的人口和就业岗位,使区内各个产业组团快速联系。另外,南沙也是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它和东莞、深圳、中山、珠海的距离和广州中心的距离都是接近或在60公里以内。“所以,地铁二十二号线的延伸线和十八号线这两条线是普高速一体的,以提升南沙副中心和湾区周边的通道能力和交通效率。”他说。
【规划策略】
(1)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共享、网络互联、中心直达”的一体化轨道体系,强化广州作为湾区核心引擎的辐射带动作用。
(2)构筑中心城区至南沙副中心、外围城区的高标准轨道网络,支撑城市空间新格局。
(3)打造南沙副中心轨道独立网络,搭建其他外围城区轨道骨架,支撑外围区域城市发展。
(4)加密中心城区大客流走廊的覆盖,解决现有线路客流瓶颈问题,提升轨道服务品质。
(5)加强国铁、城际、地铁等多网融合,形成“外通内连、换乘高效、服务一体”的轨道交通综合运输网络。
【规划方案】
规划形成高速地铁、快速地铁、普速地铁组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规模达到53条、2029公里,与上一轮规划对比,新增30条、1004公里线路。
高速地铁:南北延伸十八、二十二号线,新增十七号线、二十八号线、三十七号线,共5条、452公里。
快速地铁:新增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九号线,共11条、607公里。
普速地铁:加密中心城区线网,打造南沙副中心相对独立的网络,搭建外围城区轨道骨架,引入佛山、东莞等周边城市衔接轨道线路10条,共37条、970公里。
【规划特色】
一是构建以广州为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60分钟交通圈,支持“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加强广州与湾区城市地铁对接,实现广佛一张网、穗莞多通道、相邻城市中心直达。形成对外轨道衔接通道28条,其中广佛衔接通道18条,穗莞衔接通道6条,广州至深圳、清远、中山、惠州等地区衔接通道各1条。协同高铁、城际,实现广州与湾区各城市中心60分钟直达,其中至佛山、东莞30分钟可达。
二是构筑市域高速地铁,拉近南沙副中心、外围城区与中心城区间的时空距离,支撑城市空间格局。规划南北延伸十八、二十二号线,新增十七号线、二十八号线、三十七号线,推动南沙副中心、知识城、增城、从化、花都、空港、番禺等地区30分钟快速直达市中心。
三是打造南沙副中心独立轨道交通网络,快速联动深港、珠澳,支撑南沙与港澳全面合作。一方面规划地铁二十二号线延伸至东莞、深圳,十八号线与南中珠城际贯通运营,构建南沙与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之间的快速交通通道,进一步增强南沙与深港、珠澳的快速联系,巩固提升南沙区位优势,引领南沙发展。另一方面在南沙区内规划布局近300公里的独立轨道交通网络,畅通区内各产业组团间联系,为南沙副中心的发展提供“最强”交通支撑。
四是加密中心城区轨道覆盖,打造优质生活圈,改善居民出行体验。规划地铁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号等线路覆盖大客流走廊,完善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系统,缓解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压力及地铁三、五号线等线路客流拥挤的问题,提高轨道交通服务品质。
五是推动高速地铁与城际轨道互联互通,强化枢纽衔接,促进多网融合。确保综合枢纽至少2条以上轨道线路衔接、80%以上城际站有城市轨道衔接,形成国铁/城际、高速/快速地铁、普速地铁3个“1000公里”,支持打造综合立体交通网。
特别说明:
本次公示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中各条线路的具体走向和站点设置仅为示意,最终方案要在国家批准同意该线路建设后,在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时才能统筹研究明确。(记者 朱伟良 通讯员 穗规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