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将于11月27日召开。过去五年,汕头开启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新航程,奋力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不断激发和释放。新的五年,是汕头实现迎头赶上、奋力开创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新局面的关键五年。

在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南方日报·汕头观察》推出“迎头赶上开新局——迎接汕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特别报道,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持续讲好汕头故事、传播汕头好声音。

即将召开的汕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将“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作为主题,将结合实际提出一系列彰显汕头特色、努力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任务和务实举措,奋力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更高。

今年8月以来,汕头吹响“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嘹亮号角,明确加快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新格局,立足汕头工业产业资源禀赋、特色亮点和优势基础,加快汕头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

广东省“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主席团副主席、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陈鸿宇教授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是立足于汕头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要从高位谋划“三新两特一大”新产业布局,让其成为促进汕潮揭都市圈融合发展、促进深汕深度协作、促进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工作抓手。

明确赶考之路方向与目标

汕头工业有底子、有特色、有亮点,经过多年发展,初步形成纺织服装、化工塑料、工艺玩具、印刷包装等传统优势产业集群,以及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集群。9月3日,汕头市委常委会会议明确提出要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忍得住非议,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为汕头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好答卷找准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围绕落实“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部署要求,段时间,汕头各地各部门集中力量建链、强链、补链、延链,推进传统优势产业链式发展,前瞻布局战略新兴产业,打造若干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集群。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持续深入各区(县)、功能区、产业园区、企业、科研机构,连续召开座谈会与企业家、协会代表、专家学者等面对面交流。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他又抛出了“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新格局思路,进一步明确“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主攻方向。

温湛滨指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成长好、潜力大、发展空间广阔,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围绕“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定位,集中资源优势,调整产业布局,坚持做大存量、做优增量,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规划,开展严谨论证,细化目标任务,明确汕头市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门类划分、发展路径和下一步重点工作。要加快设立市级领导机构,制定出台政策文件,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对接联系,争取在政策、资源、资金等方面获得更多支持。

尤其在面对汕头工业用地供应相对紧张现状之时,汕头市秉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大力推进“工改工”,强化工业用地保障,提升土地利用效能。经前期深入摸查调研,初步划定工业用地控制线不少于120方公里,修改完善关于进一步推进“工改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选取经济基础好、有改造意愿、条件较成熟、总面积约1万亩的片区作为“工改工”示范点,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起势良好。

第三季度数据显示,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1.1%,同比增长15.6%,拉动GDP增长6.22个百分点;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58.56亿元,同比增长16.9%,生产形势总体高位回稳,全市行业增长面超八成,企业效益持续向好。

让市场主体办事更通畅、更便利

营商环境是企业投资兴业的土壤,也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汕头市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的前提和保障。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汕头把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别是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力以赴打好营商环境翻身仗。

汕头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组建市领导为组长的12个专题组和19个指标组,部署10方面104项重点改革任务,建立政企“直通车”制度,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办、一次办”,97%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办理、实现“最多跑一次”,全市营商环境得到大幅提升,成功吸引了上海电气、立讯精密等一批优质企业落户汕头。

据了解,目前,包括市场监管、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工程建设在内的400多项职权都下放到街道,效果明显。如外砂街道将这些职权一一承接起来,并对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推行“一窗通办”综合窗口服务模式,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只需进“一扇门”“一个窗口”,街道每天办理业务量从原来的20多件增长到300件。

此外,汕头还在全省率先以政府公告形式公布实行综合行政执法的镇街名单以及相应的职权调整事项目录,明确全市67个镇街以其名义行使综合行政执法权,在激发基层活力的同时,推动治理能力和服务水不断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11月伊始,《汕头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下称《条例》)正式施行,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标志着汕头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入法治化、规范化发展的阶段。例如《条例》第十一条明确,除依法需要实质审查、前置许可或者涉及金融许可外,应当在一个工作日内办结;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办结。这些措施有效增强企业获得感,破除企业发展的“堵点”“难点”,让市场主体办事更通畅、更便利。

主动对接企业解融资难题

期,汕头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了建行汕头市分行一笔额度2000万元的“智造集群贷”,并获得600万元融资,这让企业负责人分外惊喜。据了解,今年来,受原材料不断上涨及订单增加影响,该企业流动资金出现一定程度紧缺,对自身正常经营造成极大影响。

建行汕头市分行在“智造之光”政策项目的保障下,帮助企业顺利获贷。据介绍,“智造之光”是建行汕头市分行专门为支持汕头市先进制造业而倾力打造的专属品牌,该项目提出在5年内为汕头先进制造业提供300亿元的金融融资支持,并利用专业的金融服务团队为汕头重点产业打造一套全链条的综合金融服务,以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该银行案例是汕头金融助力汕头“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生动写照。记者获悉,今年来,汕头市金融部门加大力度组织金融机构主动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合力破解工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全力支持汕头工业企业加快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人民银行汕头市中心支行数据显示,今年汕头市前三季度存贷款增量均居粤东西北首位,贷款余额突破2500亿元,金融对工业和重点产业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提供强大金融支撑。此外,汕头市金融部门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支持银行机构针对工业经济创设专门信贷产品,研究出台金融支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若干措施。例如,汕头市金融工作局、中国人民银行汕头市中心支行、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联合成立汕头市首贷服务中心,切实提升企业融资效率;人民银行汕头市中心支行指导辖区银行机构开发“人才贷”产品,满足高层次人才及其所在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资金需求,让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11月以来,汕头市6家银行机构已开发首批“人才贷”专属金融产品。(记者 余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