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下午,由新华日报社、江苏银行、沿海集团联合主办的以“汇金聚力兴业富民”为主题的2021江苏乡村产业振兴论坛在南京举办,来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的一线实践者共同为我省探路乡村产业振兴实现路径出谋划策。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与基础。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新华说,近年来全省上下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为突破口,坚持绿色引领、市场导向,先后登记保护137个有影响力的“苏”字号地理标志农产品、授权企业1856家,培育出一大批乡村特色富民产业。
来自南京市六合区的龙鲫水产总经理邢志伟说,正是地标保护工程挽救了濒临灭绝的龙池鲫鱼,目前该鱼种已繁育超过30万尾,产业化前景广阔。
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至今年上半年,江苏涉农贷款余额43440亿元、同比增长11%,农村贷款同比增幅高于城市涉农贷款6个百分点。这一组亮眼的数据,离不开扎根本土的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信贷产品、下沉服务中心。
江苏银行等16家金融机构与省农业农村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不断加大农业农村领域投资。“围绕11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166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服务优势产业、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江苏银行党委副书记季金松说,目前,江苏银行涉农客户近6.5万户,贷款余额超2000亿元,为改善乡容村貌、支持项目建设、促进创业富民、巩固脱贫成果等提供有力支持。
国晟资本合伙人沈皓天管理了一只乡村产业发展基金,目前投出5个项目,取得良好成效。该基金由财政出资发起,撬动各路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有力支持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的直接融资。“投资‘三农’,我们站在了‘新风口’。”沈皓天说。
得益于财政和金融的大力支持,乡村产业发展不断提速,路径越走越宽。2020年,省级乡村振兴投资基金设立运作,16只子基金在省内参投40多个项目,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周月书建议,在继续优化银行机构信贷服务的同时,健全金融支农的协同机制,深化“政银担”“政银保”合作模式和投贷联动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信贷资金与社会资本的合力作用。
沿海集团的实践就是金融资源协同发力的案例之一。“我们创新构建‘资源—资产—资本’循环闭环发展模式,同时参股苏银金租,投放沿海三市规模逾268亿元,支持企业292家。”沿海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尤开军说。
此次论坛上,全国“时代楷模”赵亚夫受聘成为新华财经智库首席专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他分享了对落后地区科技兴农、以农富农的道路思考。(记者 孟培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