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瀚蓝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一片金灿灿的玉米地迎来“秋收”,这些玉米果实饱满、口味清甜。超乎你想象的是,它们都是用餐厨垃圾发酵处理后的沼渣作为肥料种植的。

在全国上下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热潮中,让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固废处理“南海经验”已声名远播,得到推广复制。当前,佛山市南海区正以“党建引领、网格管理、因地制宜、城乡一体、全民参与”的“五位一体”协同工作格局,以敢闯敢试的姿态蹚出先行示范、提质扩面、全域推进的新路子,致力把南海打造成为佛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先行区。11月,“成功打造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固废处理‘瀚蓝模式’”被写入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

城乡一体

同步推进垃圾分类

保利壹号公馆小区坐落于桂城千灯湖中心,小区居民张阿姨家里有一个绿色的厨余垃圾桶,吃完饭后拎着分类好的垃圾到小区楼下倒掉,然后在督导员志愿者那里盖上成功分类的积赞章,随手在垃圾集中投放点旁边的水池将厨余垃圾桶冲洗干净。这一套分类程序已经成了张阿姨的日常。

“越发达的城市不就越流行这个吗?说是新时尚,我就慢慢惯了。”张阿姨说,小孙女在幼儿园学了原创儿歌《垃圾分类我最叻》后,经常在家里监督家长是否做好垃圾分类,走到小区也有桶边督导员监督,慢慢养成惯就不觉得麻烦了。

城乡一体同步推进是南海垃圾分类的特色亮点。在里水镇赤山村,垃圾分类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村中巷道“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的标语分外醒目,模范家庭可以在门口挂上一个“垃圾分类示范户”的牌匾。

妇女是垃圾分类的关键力量。为此,南海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联合南海区妇联制定《发挥巾帼力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动员广大农村妇女投身垃圾分类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在农村开展“垃圾分类桶边打卡”和“资源回收日”活动让环保理念深入民心。在城市社区里,党员志愿者、楼长、物业人员也是垃圾分类社会动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上门宣传,一对一劝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动营造垃圾分类生活新风尚。

目前,南海在28个村(居)和20个居住小区高标准推行垃圾分类,在农村已经初步形成“2+4+N”的分类投放模式,1326个公共机构通过“七步法”实现生活垃圾分类高质量全覆盖。

文明惯的养成需要示范带动更需要督导巩固。目前,南海已形成“培训教导+检查督促+通报排名+督查督办+整改验收”五项常态化检查督导机制,用手机登录“南海分类”微信小程序,通过小程序上的分类投放指引、预约回收、实地检查督导、云上桶边督导、挂图作战等功能可以直观了解南海区垃圾分类管理情况。

南海模式

循环利用让垃圾变废为宝

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曾如此预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次浪潮,将是世纪之交时要出现的垃圾革命。”

2021年初,南海区住建水利局、南海区国资局、南海区教育局、南海区卫生健康局、南海区经促局、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南海区城管局部门负责人以及七个镇(街道)主要领导与南海区委、区政府签署《2021年南海区垃圾分类工作责任书》,立下军令状。

今年3月,南海发布《佛山市南海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区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高质量全覆盖,打造“城乡一体”“全程处理”两大生态体系。

几年南海区垃圾产生量以每年约8%的速度增长,全区日均垃圾产生量4600多吨,且以每年8%的增速递增,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势在必行。

这些垃圾最终都被运往位于南海区狮山大学城的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这是国内首个真正实现100%协同化处理的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拥有全国第一家数字化垃圾焚烧发电厂,为国内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提供了“经典案例”。这里不仅可以处理垃圾,且通过垃圾焚烧,产业园每天可产生200多万度电的再生资源;餐厨垃圾收运车辆所使用的生物柴油由餐厨垃圾中的废弃油脂提炼而成,实现资源的内部循环利用。

可喜的是,在2020年实现全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后,2021年南海已基本完成“达标创建”“示范创建”“标杆创建”三大创建目标,在全区范围内形成树标杆、学先进、找差距、促分类的良好氛围,通过以点带面、先行示范,这些成为示范和标杆的公共机构、住宅小区、餐饮单位和特色学校,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城市的生活惯变迁。

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表示,垃圾分类关乎生态文明,关乎民生福祉,关乎转型发展,需要全区提高认识,聚焦重点,强化保障,抓牢源头减量这个前提,抓牢全程分类这个关键,抓牢观念培养这个根本,坚决打赢生活垃圾分类攻坚战持久战,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

推荐内容